启辉器里有个金属片,通电发热后就断开,然后冷了又接通,如此往复,它的作用是在断开的瞬间导致电感整流器产生高电压从而击穿日光灯里的导电气体,点燃日光灯。
一旦日光灯点亮,启辉器就失去做用。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启辉器工作原理:
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起初放电阶段
由于整个电路是靠电线连通的,只有启辉器的两个金属片是分开的,所以在通电的瞬间220伏的交流电源会加在启辉器上,使启辉器辉光放电导通,这时相当于启辉器两端的电压为0伏,但电流不为0,而同时220伏交流电会加载在灯管两端的灯丝上,灯丝会被加热,灯丝的电阻加大;
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高,所以当灯管两端的每个灯丝分得的电压上升到110伏的时候,这时候启辉器两端的电压正式为0,启辉器跳开,电流为0,镇流器瞬间产生自感电动势,点亮灯管。
瞬间电离阶段
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管两端。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
氩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气,随之水银蒸气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日光灯正常发光后。
由于交流电不断通过镇流器的线圈,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这时镇流器起降压限流的作用,使电流稳定在灯管的额定电流范围内,灯管两端电压也稳定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内。
由于这个电压低于启辉器的电离电压(感应电动势),所以并联在两端的启辉器也就不再起作用而被自动断开。
: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两极接触。电流通过镇流器、启辉器触极和两端灯丝构成通路。灯丝很快被电流加热,发射出大量电子。这时,由于启辉器两极闭合,两极间电压为零,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管两端。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氩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气,随之水银蒸气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
所以用一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然后迅速断开就是模仿启动器的动作
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两极接触。电流通过镇流器、启辉器触极和两端灯丝构成通路。灯丝很快被电流加热,发射出大量电子。这时,由于启辉器两极闭合,两极间电压为零,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管两端。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氩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气,随之水银蒸气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
晕,中学的物理课里有介绍的吧,我记得俺20年前上高中的时候有学。启辉器里的主要是一个双金属片,就是起到短接两端,然后温度高了自动断开,人工进行这样的操作是一样的效果。小时候经常拆开启辉器拿双金属片玩(在那个玻璃泡里,楼主可以去找个来玩玩)。现在的日光灯都用电子镇流器,也不需要启辉器了,楼主哪里人,还用这么古老的镇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