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观点题是行测片段阅读当中的必考部分,而总分文段又是主旨观点题当中出题人考察频率比较高的一种行文脉络。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面对字数比较多的文段时,往往由于时间的关系,很难准确的把握文段的重点与非重点。
就总分文段而言,各位考生经常拿捏不准哪一句话是文章的“总”从而导致“总”是出错。在这里纠正一下,其实这里的“总”并不一定是指文章的第一句话,而往往是文章的前一部分,而与之对应的后一部分一般是通过像举例论证、原因分析等具体阐释和论证文章“总”的,也就是说文章的首句不一定代表文章的中心,而我们可以利用题干当中的“分”来寻找“总”句。这样来讲的话,许多纠结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下面岸上的培训班专家通过两道例题来讲解下如何把握重点的“总”。
例1: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岸上培训班解析:C。文章第四句话出现“比如”二字,读到最后可知文章后部分都在举例论证;而文章前半部分有三句话,第二、三句话分别对应选项的A、C。而后文核心论述的是二者的写法区分,故文章的重点句应为第三句话。故选C。
就总分文段而言,各位考生经常拿捏不准哪一句话是文章的“总”从而导致“总”是出错。在这里纠正一下,其实这里的“总”并不一定是指文章的第一句话,而往往是文章的前一部分,而与之对应的后一部分一般是通过像举例论证、原因分析等具体阐释和论证文章“总”的,也就是说文章的首句不一定代表文章的中心,而我们可以利用题干当中的“分”来寻找“总”句。这样来讲的话,许多纠结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