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有些什么共同的因素?恒心!大多数成功者只有平常的智力和体能,可是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在遭受重大挫折时,在工作极其繁重时,却有超乎常人的坚忍和毅力。如果你拥有这种品质并能加以培养,那么你一定能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并在其中出入头地。
当年宋美玲在称赞张学良将军时曾说道:“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必有超乎常人的抱负。”恒心、毅力都是相对于人生旅途上的坎坷和挫折而言的。
任何人在向理想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遭遇到各种阻力和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持之以恒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人,故能成其大。”
要想度过人生的难关,战胜人生中的种种磨难,完成天下的难事,要在你年轻单纯的时节,觉得为人处世容易和顺利的时候就开始。要想成就高远弘大的事业,实现你的理想和追求,必须从最细小最徽不足道的地方做起,从最卑贱的事情开始。
你只有首先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社会和人生也才会真实地面对你,你只有付出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惟有恒心才能征服一切。
恒心是有代价的。当你在向目标挺进的时候,千万别被别人嘲讽的声音、讥刺的话语、卑鄙的评点所吓倒,你只需捂住你的耳朵,别去理睬他们,继续前行。
恒心总是有代价的,总是有价值的。
你在奋斗时需要有耐心,有恒心,成功就在面前。
一切都由你自己的恒心去实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战国时期著名学者苟子劝喻人们学习或做事要持之以恒时设的一个比喻。意思是说,不停息地用刀子雕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要被刻穿。坚持不懈,就是“韧”,就是顽强的毅力。有恒心这不仅是希望学有所成的人必须具有的精神,也是于一切事情所应持有的科学态度。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说过:“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思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
是的,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和达尔文一样勇于坚持到底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晋代左思花费十年时间收集素材,酝酿构思,以顽强不息的精神写出了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马克思用四十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里“啃”书本,把博物馆里的水泥地都磨出了一个洞,写出了带来新世纪曙光的《资本论》;丁肇中、杨振宁博士坚持恒河沙数的原子轰击实验,终于发现了1粒子,使不守恒定律在实验上得以成立。他们的成功雄辩地说明:只要具备了排难而进、坚持到底的精神,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否则,半途而废,则会功败垂成。
历史启人智慧,蓦然回首,殷鉴不远。李自成初进北京,忙于登基封官,士卒懈怠,丧了军纪,丧失对清兵入关的警惕,胜利便成了一现昙花;德国科学家席勒在研究x射线即将看到曙光时,失去信心,罢手却步,遂将成功的喜悦奉送给了伦琴;牛顿晚年固步自封,坚持机械观点,以致一事无成。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真正做到坚持到底并不容易。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诗曰:“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人在奋斗的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必然困难重重,也会存在种种干扰。这些困难、干扰就像一座座山横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是望山止步,还是翻山而行?19世纪英国作家福楼拜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伺一座高峰。”不错,只要拿出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事业的成功必将成为一种必然。
生活常常这样:在你向目标挺进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莫名的痛苦和烦恼……像影子一样随形地跟着你,很难彻底摆脱。于是,人们便有了勇敢和懦弱、坚定和犹豫、洒脱和痴迷、勤奋和懒惰、廉洁和贪欲之分一一句话,有了强弱之别,有了坚持到底和中途沉迷的差异。
事实上,许多人在生活中不能扮演强者的角色。
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也概莫能外)。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强者。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推动自己生活得成功而光明——力争上游、渴望成功和追求幸福是人之天性。
做一个强者。首先是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一个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人。世间不存在人无法克服的艰难和困苦,在你面临绝境行将没顶时,在你气喘吁吁甚至精疲力竭时,你只要再坚持一下,奋力拼搏一下,困难就会被你征服了,你就坚强了许多。
只会默默地承受苦难不是强者的所为。一味地打退堂鼓,再找几条适当的理由宽慰自己、开脱自己,恰恰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人生没有免费的午餐”。保持你力争上游的天性,持之以恒的韧性,出力出汗甚至付出血的代价,也要去实现目标,这便是为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