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TEC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VTEC:它有中低速用和高速用两组不同的气门驱动凸轮,并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节进行自动转化。通过VTEC系统装置,发动机可以根据行驶工况自动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提升程度,达到改变进气量和排气量的效果。
扩展资料
VTEC特点
与很多普通发动机一样,VTEC发动机每缸有4气门(2进2排)、凸轮轴和摇臂等,但与普通发动机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中、低转速用小角度凸轮,在中低转速下两气门的配气相位和升程不同,此时一个气门升程很小,几乎不参与进气过程。进气通道基本上相当于单进气门发动机。
而在高转速时,通过VTEC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的走向,使得两进气摇臂连成一体并由开启时间最长、升程最大的进气凸轮来驱动气门,此时两进气门按照大凸轮的轮廓同步进行。与低速运行相比,大大增加了进气流通面积和开启持续时间,从而提高了发动机高速时的动力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VTEC
雅阁搭载的是本田公司全面面向二十一世纪而开发的i系列中的i-VTEC发动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降低排放,同时又保证有足够的动力输出以满足驾驶乐趣的需要。
i-VTEC技术作为本田公司VTEC技术的升级技术,其不仅完全保留了VTEC技术的优点,而且加入了当今世界流行的智能化控制理念,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有害物排放方面堪称国际水平,这在环境日益恶化、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为便于更好地理解I-VTEC技术,我们先介绍一下VTEC系统。
普通的发动机在制造出来后,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就固定不变了,无法适应不同转速下发动机对进排气的需求。因此,传统的发动机设计人员在考虑凸轮轴型线时都采用折衷方案,既要照顾高速也要考虑低速。但是这种综合考虑的设计方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动机的性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车用发动机的要求。因此,人们希望能够有这样一种发动机,其凸轮型线能够适应任何转速,不论在高速还是低速都能得到最佳的配气相位。于是,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应运而生。在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本田公司的VTEC系统。
本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了自行研制的“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英文全“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缩写就是“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本田的VTEC发动机一直是享有“可变气门发动机的代名词”之称,它不只是输出马力超强,它还具有低转速时尾气排放环保、低油耗的特点,而这样完全不同的特点在同一个发动机上面出现,就因为它在一支凸轮轴上有多种不同角度的凸轮。
与很多普通发动机一样,VTEC发动机每缸有4气门(2进2排)、凸轮轴和摇臂等,但与普通发动机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中、低转速用小角度凸轮,在中低转速下两气门的配气相位和升程不同,此时一个气门升程很小,几乎不参与进气过程,进气通道基本上相当于两气门发动机,但是由于进气的流动方向不通过气缸中心,故能产生较强的进气涡流,对于低速,尤其是冷车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混合气均匀度、增大燃烧速率、减少壁面激冷效应和余隙的影响,使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了经济性,并大幅降低了HC、CO的排放;而在高转速时,通过VTEC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的走向,使得两进气摇臂连成一体并由开启时间最长、升程最大的进气凸轮来驱动气门,此时两进气门按照大凸轮的轮廓同步进行。与低速运行相比,大大增加了进气流通面积和开启持续时间,从而提高了发动机高速时的动力性。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能表现的输出曲线,本田的工程师使它们在同一个发动机上实现了,并且形象地称之为 “平时的柔和驾驶”与“战时的激烈驾驶”。
但是VTEC系统对于配气相位的改变仍然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其改变配气相位只是在某一转速下的跳跃,而不是在一段转速范围内连续可变。为了改善VTEC系统的性能,本田不断进行创新,推出了i-VTEC系统。
简单地说,i-VTEC系统是在VTEC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称为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l“可变正时控制”)的装置——一组进气门凸轮轴正时可变控制机构,即i-VTEC=VTEC+VTC。此时,排气阀门的正时与开启的重叠时间是可变的,由VTC控制,VTC机构的导入使发动机在大范围转速内都能有合适的配气相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典型的VTC系统由VTC作动器、VTC油压控制阀、各种传感器以及ECU组成。VTC作动器、VTC油压控制阀可根据ECU的信号产生动作,使进气凸轮轴的相位连续变化。VTC令气门重叠时间更加精确,保证进、排气门最佳重叠时间,可将发动机功率提高20%。
VTC机构的导入,使得气门的配气相位能够“智能化地”适应发动机负荷的改变。VTC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配合VTEC系统的作用主要运用在三个方面。
1、最佳怠速/稀薄燃烧区域:
在此区域内,VTC系统停止作用,此时气门重叠角最小,由于VTEC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涡流,从而使发动机怠速工作稳定。
2、最佳油耗、排气控制区域
在此区域内,VTEC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涡流,从而使可燃混合气混合更加均匀,同时VTC的作用使气门重叠角加大,将部分废气重新吸入气缸,起到了EGR的作用,以此达到最佳油耗和排气控制。
3、最佳扭矩控制区域
在此区域内,通过VTC的控制,以最适当的气门重叠角,同时配合VTEC系统的作用,使得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最大限度地提高。
另外,i-VTEC发动机采用进气歧管在前,排气歧管在后的布置。排气歧管缩短了长度,也就是缩短了与三元催化器之间的距离,使三元催化器更快进入适当的工作温度,能有效控制废气排放。由于发动机启动后i-VTEC系统就进入状态,不论低转速或者高转速VTC都在工作,也就消除了原来VTEC系统存在的缺陷。
综上所述,由于i-VTEC系统中VTC机构的导入,使得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能够柔性地与发动机的负荷相匹配,在发动机的任何工况下,都能找到最佳的配气相位,以最佳的气门重叠角,实现中、低速时低油耗、低排放,高速时高功率、大扭矩,这就象按照人类大脑的要求那样进行控制,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智能化”VTEC.
雅阁搭载的是本田公司全面面向二十一世纪而开发的i系列中的i-VTEC发动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降低排放,同时又保证有足够的动力输出以满足驾驶乐趣的需要。
i-VTEC技术作为本田公司VTEC技术的升级技术,其不仅完全保留了VTEC技术的优点,而且加入了当今世界流行的智能化控制理念,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有害物排放方面堪称国际水平,这在环境日益恶化、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为便于更好地理解I-VTEC技术,我们先介绍一下VTEC系统。
普通的发动机在制造出来后,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就固定不变了,无法适应不同转速下发动机对进排气的需求。因此,传统的发动机设计人员在考虑凸轮轴型线时都采用折衷方案,既要照顾高速也要考虑低速。但是这种综合考虑的设计方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动机的性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车用发动机的要求。因此,人们希望能够有这样一种发动机,其凸轮型线能够适应任何转速,不论在高速还是低速都能得到最佳的配气相位。于是,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应运而生。在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本田公司的VTEC系统。
本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了自行研制的“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英文全“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缩写就是“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本田的VTEC发动机一直是享有“可变气门发动机的代名词”之称,它不只是输出马力超强,它还具有低转速时尾气排放环保、低油耗的特点,而这样完全不同的特点在同一个发动机上面出现,就因为它在一支凸轮轴上有多种不同角度的凸轮。
与很多普通发动机一样,VTEC发动机每缸有4气门(2进2排)、凸轮轴和摇臂等,但与普通发动机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中、低转速用小角度凸轮,在中低转速下两气门的配气相位和升程不同,此时一个气门升程很小,几乎不参与进气过程,进气通道基本上相当于两气门发动机,但是由于进气的流动方向不通过气缸中心,故能产生较强的进气涡流,对于低速,尤其是冷车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混合气均匀度、增大燃烧速率、减少壁面激冷效应和余隙的影响,使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了经济性,并大幅降低了HC、CO的排放;而在高转速时,通过VTEC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的走向,使得两进气摇臂连成一体并由开启时间最长、升程最大的进气凸轮来驱动气门,此时两进气门按照大凸轮的轮廓同步进行。与低速运行相比,大大增加了进气流通面积和开启持续时间,从而提高了发动机高速时的动力性。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能表现的输出曲线,本田的工程师使它们在同一个发动机上实现了,并且形象地称之为 “平时的柔和驾驶”与“战时的激烈驾驶”。
但是VTEC系统对于配气相位的改变仍然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其改变配气相位只是在某一转速下的跳跃,而不是在一段转速范围内连续可变。为了改善VTEC系统的性能,本田不断进行创新,推出了i-VTEC系统。
简单地说,i-VTEC系统是在VTEC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称为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l“可变正时控制”)的装置——一组进气门凸轮轴正时可变控制机构,即i-VTEC=VTEC+VTC。此时,排气阀门的正时与开启的重叠时间是可变的,由VTC控制,VTC机构的导入使发动机在大范围转速内都能有合适的配气相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典型的VTC系统由VTC作动器、VTC油压控制阀、各种传感器以及ECU组成。VTC作动器、VTC油压控制阀可根据ECU的信号产生动作,使进气凸轮轴的相位连续变化。VTC令气门重叠时间更加精确,保证进、排气门最佳重叠时间,可将发动机功率提高20%。
VTC机构的导入,使得气门的配气相位能够“智能化地”适应发动机负荷的改变。VTC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配合VTEC系统的作用主要运用在三个方面。
1、最佳怠速/稀薄燃烧区域:
在此区域内,VTC系统停止作用,此时气门重叠角最小,由于VTEC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涡流,从而使发动机怠速工作稳定。
2、最佳油耗、排气控制区域
在此区域内,VTEC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涡流,从而使可燃混合气混合更加均匀,同时VTC的作用使气门重叠角加大,将部分废气重新吸入气缸,起到了EGR的作用,以此达到最佳油耗和排气控制。
3、最佳扭矩控制区域
在此区域内,通过VTC的控制,以最适当的气门重叠角,同时配合VTEC系统的作用,使得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最大限度地提高。
另外,i-VTEC发动机采用进气歧管在前,排气歧管在后的布置。排气歧管缩短了长度,也就是缩短了与三元催化器之间的距离,使三元催化器更快进入适当的工作温度,能有效控制废气排放。由于发动机启动后i-VTEC系统就进入状态,不论低转速或者高转速VTC都在工作,也就消除了原来VTEC系统存在的缺陷。
综上所述,由于i-VTEC系统中VTC机构的导入,使得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能够柔性地与发动机的负荷相匹配,在发动机的任何工况下,都能找到最佳的配气相位,以最佳的气门重叠角,实现中、低速时低油耗、低排放,高速时高功率、大扭矩,这就象按照人类大脑的要求那样进行控制,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智能化”VTEC.
http://auto.sina.com.cn/bbs/2006/0619/094811826.html
本田的VTEC引擎一直是享有"可变气门引擎的代名词"之称,它不只是输出马力超强,它还强调低转速能有排气标准环保又低油耗的特点,而这样完全不同的特点在同一具引擎上面发生,就因为它在一支凸轮轴上有2种,甚至於3种不同角度的凸轮(凸轮),中.低转速用小角度凸轮,高转速时,就再切换成高角度的凸轮,所以才有两种完全不同性能表现的输出曲线而同一颗引擎上发生,但是就因为这样的特性,它也种下VTEC被批评成"stage"式的可变气门引擎!本田的工程师把它VTEC分成" 平时驾驶"与"战时的激烈驾驶",所以在引擎转速的最两侧,都有被消费者们喜欢或抱怨的两极看法存在,这也是VTEC引擎长期在网上倍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而Toyota的VVTL-i发表之后,VTEC的技术已经受到严厉的挑战,几个月后,本田发表的i-VTEC于加入"可连续性"变化的正时与重叠角的设计,配合原本的VTEC机置,使i-VTEC也跟VVTL-i一样达到"近似"完美的可变气门引擎!
两个都是本田的,i-VTEC简单说是可变气门正时代气门行程升降技术,而VTEC只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两者的差别就是一个有气门行程升降技术,一个没有。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原理,可变气门正时就是让发动机气门提前打开和延迟关闭,提前打开是为了增加进气量,延迟关闭是为了增加气缸的回压力,两者基本上都是保证低速扭矩的大输出,为了使发动机低速扭力更大,车辆更容易驾驶,油耗也更低。
气门行程升降技术,是为了高速使用提高动力的,原理就是在发动机高转速的时候,进排气门的开合行程增大,以提高发动机高速时的进气量和排气比例,增加发动机的动力。
一般本田2.4的i-VTEC发动机气门行程升降的转速是3400转左右,你的车如果也是,你可以急加速到3400转看一看你车的表现,动力会有一定的提高,有一点类似于涡轮增压车的感觉,这就是玩车人俗称的提速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