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建议,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阅读能力的家长,应为孩子准备以下一些东西:
1、书籍。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2、书架。将它们放在可以最常被使用到的地方,以便随时取阅。
3、床头灯。为孩子安装一个床头灯或阅读小灯,让它陪伴孩子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亲子共读是一件温馨又愉快的事,情绪上是一种享受,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通过共读、讨论书中内容的过程,让彼此情感更加亲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
孩子入学后最重要的技巧是阅读,阅读兴趣的浓淡,阅读能力的强弱都是孩子入学以后学习成绩优劣的先决条件。所以,父母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否有意为孩子进行阅读准备是造成孩子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应从培养自身阅读兴趣入手,
运用多种方法,在家庭阅读活动中,和孩子玩串字游戏、排图游戏、编故事结尾等,让孩子运用语言与父母交流,在此过程中说得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完善,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共同扮演书中的角色,学说角色的对话,得到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当然,在家庭阅读活动中,父母与孩子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给孩子留下提问质疑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从而提高孩子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也是每个家长需要关注的。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比如,有的孩子胆小,见人不说话。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了。家长也不要着急。这是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接触外界的环境比较少,加上家长比较疼爱孩子,甚至连平时的小小挫折也不愿让孩子去独自承受,久而往之,孩子胆量就越来越小,承受能力也会下降,由于害怕而紧张,由于紧张而不敢去讲,所以就选择沉默。这种状况家长朋友就要尽可能的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公共场合的活动,尽可能的让孩子在这些场合上多发言,另外就是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不要随意的压抑孩子表达的欲望,应该多给于鼓励、多表扬,学会赏识孩子。不是不能讲,是他不敢讲,给他一个机会,相信他,其实他真的很能讲。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防止孩子口吃。孩子在二三岁时容易发生口吃。父母要注意不要讥笑孩子,或让他与别的很善辩的孩子在一起议论问题,或是与孩子抢着说话,使他想说话,却因没有机会而心急,说话结巴,造成口吃。父母还要禁止孩子因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说话。发现孩子口吃时,切忌厉声责备,否则孩子受到刺激后着急,又会张不开口,说话结结巴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慢慢讲,把话说清楚,或者是换一句话,改变他的语言习惯,诱使他动脑筋去想好了再说。也可加强对孩子的口语训练,教孩子唱歌、讲故事,采取多种方式锻炼他说话。总之,幼儿期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父母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教孩子学习语言,让他多看、多听、多读、多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