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为何蜀国先亡?

2024-12-23 04:23: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 蜀国先亡的最大原因,恰恰是它所倚重的自然天险。雄伟的剑门关,险固的崇山峻岭,在为蜀国君臣提供庇护的同时,也像一口井,遮住了他们的目光。他们就像那井里的蛙,认为这井是那么的严实,那么的安全,他们看不到外面还有两个强敌在虎视眈眈,看不到强大的曹魏正在为征服蜀国磨刀霍霍。盆地,给了他们心理上的极大安全感,也泯灭了他们励精图志的进取心。这种感觉,让他们的目光变得短浅,短浅到只能看到眼前的繁华,却看不到不远处的杀机。
2,蜀汉内部不和,矛盾太深。因为蜀汉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因为有矛盾,所以不团结。不团结则力不及,自然要灭亡。
3,战事过多。诸葛的“五伐魏国”,姜维的“九出中原”。从而导致人民甚苦。
4,黄皓弄权,宦官干政
5,刘备用人唯亲
6,不培养人才
7,诸葛亮之后蜀国政坛后继无人
8,国弱、税重,牛人太多

回答2:

蜀国先灭亡其实是由于蜀国内部不团结,以诸葛亮为主的外来派长期压制蜀地的士人,蜀国的民族问题也没有好好解决,使得朝廷内部勾心斗角,诸葛亮又过于自负什么事都亲自动手,没有很好的为“阿斗”铺平道路,导致他把自己累死后,再也没有能压得住场面的人,个人觉得这个是应了那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话,刘禅其实并不昏庸,诸葛亮也并不是什么神人。
蜀国总是采取进攻的策略,更重要原因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也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汉室正宗,应该掌握主动权,打谁都是理所当然的。

回答3:

你好!本人不是专业人士,只凭自己的感悟,大家一起分享:
1、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刘备嫡系文臣武将的作用因此发挥不大;
2、诸葛亮万事巨细,导致关键接班人的培养不全面,蒋琬、费祎重发展轻战,姜维重战轻发展;
3、刘禅无能,黄浩作梗,姜维不愿牵扯其中,连年带兵在外,不轻易回朝,内外沟通不足,形成了刘禅和姜维两套核心,关联不够也导致后续力不足,力不从心导致九伐无果,连年征战也使国力进一步恶化;
4、蜀中后期无大才,也和蜀国人才培养机制有关;
5、地域所限,虽然蜀国以险著称,但是开阔土地相对较少,农牧业发展受制,国力增长缓慢;地处西南,环境与气候也导致人口发展受限,农户与兵丁扩充缓慢;
6、反观对手,吴国占天险自守;
魏国吞田养人、养兵,人才培养得当,不分贵贱,以才用之(邓艾);后续核心思维清晰,君主(曹丕、曹叡、司马炎)、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全心遵从克敌治国之道。

回答4:

蜀国的政权组成成分太多,太杂。
既有随诸葛亮来的荆州旧部,又有原来的益州老臣,意见经常不一致,内政混乱。
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结果失败,导致三大政权组成之间彻底失去和谐,诸葛亮压不住阵脚,再加上北伐失败,诸葛亮死后内乱爆发,终致蜀汉先亡。
(个人意见)

回答5:

蜀国领土是三国中最小的,实力也是最弱的,再加上后主刘禅无能,智商不高,而有才能的大臣一个个先后去世,诸葛亮作为丞相最终也没能挽回残局,七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在最关键的诸葛亮死后,蜀国兵力下降,大臣里除了姜维以外,没几个有才的,而刘禅昏庸,只顾玩乐,又听信奸人挑拨,中了离间计,把姜维调离防卫区域,使钟会、邓艾率兵直驱而入。本来还有能力抵挡的,可刘禅意在投降,那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