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 袁枚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取意于《论语》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子不语》是清代作家袁枚的作品.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二十一岁应博学宏词,未中.二十三岁中举,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后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四十岁辞官,居于江宁,得小仓山之隋氏旧园,改为随园,崇饰池馆,优游其中近五十年.性格豁达,喜好山水,广交四方文士.
心态
如袁氏自序所言,这是他从事文史之余,“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的自娱之作.共二十四卷,又有续集十卷,共约一千则.
全书并无明确的思想倾向,只是记录了许多奇特怪异的传闻故事,但作者诙谐而放达的性格和反对旧传统的思想,仍时时有所流露,如嘲讽假道学和腐儒、主张人欲合理等,对官吏的贪暴也多有讥刺.如《全姑》一则,系据当时实际发生的事件改写而成,述貌美的全姑与陈生私通,受到“自负理学名”的某县令的残暴凌辱.
故事中有一“侠士”刘孝廉与县令为此发生争执,县令称:“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陈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钱.”刘斥之曰:“为父母官,以他人皮肉,博自己声名,可乎?”写得相当尖锐.结尾虚构该县令受报应而死,更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心理阴暗的伪道学的极度厌恶.而全姑与陈生,在作者看来只是犯了“风流小过”,实际是表示了同情的态度.又如《蒋厨》一则,写城隍庙中黑面皂隶借口一厨子“冲犯城隍仪仗”,偷偷将他拿去,敲诈了一笔“孝敬之礼”,十足是人世间这一类角色的惯常行径.另外有许多并无深意却写得滑稽幽默的小故事,也很有趣.《子不语》的文字,鲁迅谓“屏去雕饰,反近自然”(《中国小说史略》),也有一定特色.不过,全书的面目有些芜杂,有些故事记男女之事过于随便,是其不足.
文学成就
袁枚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学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其诗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写作风格
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情,继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灵说”.这种文学论调与当时的吴敬梓、曹雪芹、郑燮等人的进步文学思潮、哲学思潮、史学思潮相互对应着.他认为诗必须有诗人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我”,反对儒家传统诗论,认为艳诗可作.他的诗论为清代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对扫除拟古之作有积极作用.其诗多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或叹古讽今,往往随性而发,富于情趣与意境,追求明白晓畅、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散文思想颖锐,部分作品直接揭露现实黑暗与官场腐败.抒情作品则情感真挚,富于感染力,具有清新自然,文笔生动的特点.他一生著述很多,随园集有三十六种,除笔记小说《子不语》外,诗文有《小仓山房文集》三十卷,《诗集》三十一卷,《外集》七卷,此外还有《随园随笔》、《小仓山房尺牍》等.
袁枚的小说以叙事见长,通过鬼神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多方面,结集为《子不语》.清代文言小说,除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外,《子不语》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最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