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变大引起就是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扩大。
一是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缩小。
二是四季的长短变化,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更加明显。
三是昼夜长短的变化,除赤道一直都是昼夜等分,其他地方的昼夜长短之差会更为显著。适宜人类生存的宜居带会减少。
气候变化:即使冬天变暖,但在离赤道很远的地方冬天仍会冷得下雪。如果夏天变冷,则在这些高纬地区冬雪不会那么快就融化。雪一年又一年的堆积从而形成了冰河。
与水和陆地相比,雪将反射更多的太阳能,导致气温更低。此时,正面的反馈机制将发挥作用。气温下降会使雪堆积起来,从而形成冰河。
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各地昼夜长短的比例。以夏至日的北半球为例,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有极昼现象的地区除外),也就是昼夜的差距扩大了;
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变长(有极昼现象的地区除外),也就是昼夜的差距缩小了,即:各地一年中昼长的年变幅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作有规律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并影响着五带的范围。
地轴倾斜再大一些会让人类一天的时间改变,还会影响极地的极昼极夜现象以及南北回归线的位置。
科学家表示,由于大型地震导致地球重量分布改变了,地球的转速由此改变,智利8.8级地震导致地球的转轴移动了3寸(8厘米),自转轴线偏移了2.7毫弧秒(milliarcsecond),从而让人类一天的时间缩短1.26微秒,也就是百万分之1.26秒,尽管改变微乎其微,但这个改变是永久性的。
类似改变以前也有发生。2004年导致印度洋海啸的9.1级印尼大地震,使每天时间缩短了6.8微秒。反过来,导致每天时间增加的事件也有可能。如果三峡水库全面注水后,将储存10万亿加仑(40立方公里)的水,这样的重量从新分布,将使每天的时间增加0.06微秒。
岁差的根源是地轴的进动:
地轴的进动,已为人类几千年的天文观测所证实。牛顿第一个指出了地轴的进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
因为地球并不是理想的球体,其赤道部分稍有隆起(潮汐在这里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受到太阳和月亮给它的外力矩。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绕着黄道面的垂直轴旋转,在空间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000年。
因此,在天球上天极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半径约为23.5°(黄赤交角)的小圆,即春分点每26000年旋转一周。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地轴倾斜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地轴
如果这样,那么地球将不再那么适宜人类生存,很有可能人类文明会不复存在
会发生一些幅度很小的变化。
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那么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