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懵懵懂懂,不知为何而活,初中以后开始思考,只是不得根本。高中了,想法逐渐稳定,会为自己想,做自己的修行,有原则,讲缘法。明白事情主次,分轻重。生活能丰富多彩,有时变化莫测,我只求无愧于心,如此能不沾不染。偶然间得决,自修自悟,乐得自在,不争不抢。虽然境界不深,却是一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不论未来如何,我只修现在的我,能明理讲理,遇事做事,在世外有所修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就是我现在的道。 谢谢楼主的问题,一下理清了很多东西,跟楼主分享一下。
人生来就是有价值的!天下的道理多了,你看你能不能到这个境界?道就是真理,就是人与宇宙,与道德的一种连接,道并不是那么容易参悟的,有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所领悟!道是冥思人生的一种声音与教育!
人们贪图物欲与享乐,那么这么可能闻道呢?圣贤是一定境界的开悟的人呀!
了解良知应当理性,生活的真谛便是:闻道!也就是达到了人生极高的参悟。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要有一个思想依托,那就是“意”。意学是教人良善的学术!让人可以看透自己的心,用意志去筛掉意识这盆清水的杂质,使人的心变得清净。人心清亮自然会反感污染,则恶欲流俗便可远离人了。人的精神也就随之提升变得高洁,颇有挽救世风日下的,强化高洁理智。追求精神高雅的作用!(这是我用来将来教化弟子,学生的话)
意学的研习,感觉很重要。博学也很重要!在这用一下加法:今天你怜悯一人,明日你惩恶一事,日积月累你心中就有了良知与兼济天下的心境。心中有了善,他的自私冷漠也就会被意学擦掉,心中良善便如擦光的镜面泛出光芒!善心可现,良知就得了一个!以后见了恶,你也会自动抵制反击,皆因心中有善!这就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天下向善”“心存灵明”以及心学的“四句真言”契合到了一块儿!于是意学与心学相同。
佛道两界的神中,我最喜欢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永不成佛”的善心大仁这是真正的佛的心境;还有道教的保生大帝,他的“保生之德,高尚高清;神医之术,高超高明;慈济精神千古永存,大道公心世人同钦。凡我华胄、炎黄子孙,莫非手足,亦属同根。国魂族心,叶茂根深,志吐风云,追古励今。”的赤诚之心也是道教众仙家中独一无二的高境界!而这就是意学的兼济天下的追求目标!
人心不是全善的,也自然不是全恶的。我承认人心也是有善的。比如恻隐之心。
心的作用和哲学的作用一样:都是为了看透而感悟生活所成的。你说人欲,这让我想到了阳明先生的一句:好好色如恶恶臭。从中我以为这里的“欲”表示本性、不是“欲望”。而你说的其实与我说的就有不同了。我说的是人天性中的欲望(天生存在),而你说的是人天性中的本性(天生更存在)。我们这不是分歧吗?另外别被《明朝那些事》左右,里面有一句:天理就是人欲!说的也是本性(不过王阳明没说过这句话)。而且我觉得我也没反对人有正当欲望呀?我只是说人天生就有一点贪心,所以要想成圣人必须克制贪心的念头,心中塑正良知不可放弃,否则就是前功尽弃了!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他看到了人的天性就在心中而不到外界再找了(圣人天性,吾心自足),孔子说过: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不为有过还以有乐者,我与回也。王阳明想到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虽处陋巷,但他有了圣人的天性心中光明虽有还可以怡然自乐。这也就是王阳明在龙场几年怡然自乐的原因。
今天我告诉你一点有善到仁的修行:
水浒传中我最爱鲁智深,尤其是那句: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琐。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泰然。真正的佛不是在空门中逃避,而是出世度人救人,鲁智深一生杀人无数,但杀的都是该杀之人,救人无数,救得都是素不相识的世间百姓。这才是真正的不拘小节、大彻大悟之佛!
求圣与求佛是一样的,只是佛比较消极,儒学家是比较积极的。一个人在世间享受了很多,也忍受了很多,于是修行也就有了。对于弱者的救济其实就是最好的修行。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生一世应当多多行善以净化自我,因为建立一颗清澈的心比净化一盆清澈的水都难。行善就是对心的浅修。
而儒家是不讲小善而讲大仁的,何为仁,教化世人不去作恶就是仁,这可比善难多了,因为善人们努努力还可以做到,但是仁就是修心的境界了。其实善与仁是可以相同的:以善教化、终生行善就是仁。这对于普通人也是几乎做不到的。
所以王阳明有一句:天下虽大,虽凡夫俗子只要(一心)向善,皆可为圣贤!在这句中,你要特别领悟:一心!这就是:以善教化、终生行善!不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很难的!
另外,施仁的三个重点:一个是教人,第二个是感化人,第三个是惩恶。阳明先生教人我就不说了。说感化(说有一天,阳明家中有了一个小偷。王阳明把他抓到大堂上,让他脱光;小偷脱到内裤,就死活不脱了。王阳明告诉学生:这就是良知,也就是心中的那一点灵明。小偷感动的热泪盈眶:天下人人唾弃我的行为,只有先生说我还有良知。从此他再不偷盗。阳明先生感化了一个人,也使无数人免遭他的盗窃这就是大仁)至于惩恶,别学佛教放在来生,今生就要惩恶!王阳明围剿山匪,诱杀匪头便是惩恶!但他有对降者仁义只杀反复无常之人,让假投降变真投降,既可以惩恶有不忘了教化与仁义,这就是圣人的境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悟道,但不一定非做圣人
还有楼主。
先整理一下你的想法,好好组织语言再发问吧。
我相信这个答案也是无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