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7高中生物课标和2022义务教育课标的教学理念?

2024-12-22 17:59: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学核心理念解读和教学建议——聚焦素养 面向未来新课标为即将开始的下一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了目标导向、课程内容、评价方法与实施建议,对进一步推动生物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两方面谈谈看法,与老师们分享。一、新课标内容解读1.主体框架逻辑清晰新课标正文包括6个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生物学课程依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进而构建课程内容;由应达成的课程目标和应掌握的课程内容,刻画清晰的学业质量;综合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各项要求,给出开展课程实施的具体建议,如下图。2.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按照颁布时间先后,呈现明显的进化关系,尤以课程教学目标导向的演进最为典型。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上述要求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中基本沿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将核心素养提升为课程设计宗旨和实施基本要求,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生物学科育人价值。新课标的目标导向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反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同时与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紧密衔接。新课标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组成。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独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体现,其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知识提升至正确、科学的观念层面,形成从生物学视角正确分析生命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总体认识。科学思维是指在形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尊重事实证据,崇尚严谨求实的作风,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比较、归纳、建模等方法,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生命观念和科学探究的提法在新课标和2017年版高中课标中保持一致。探究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包括科学探究以及2017年版高中课标中所没有的跨学科实践。态度责任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以及2017年版高中课标中所没有的科学态度和健康意识,着眼于学生主体、学生健康。新课标中的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是对2017年版高中课标中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课程内容优化整合为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的发展需要,相比2011年版课标,新课标将课程内容进行了主题整合、内容优化(见表1)。表1例如,新课标将2011年版课标中“生物圈中的人”主题与“健康地生活”主题合并为“人体生理与健康”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是建立在完整生理结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又如,对2011年版课标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题进行整合删减,将“动物的运动”归于新课标中的“人体生理与健康”主题,达到优化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此外,新课标课程内容的优化还包括学科大概念的构建。大概念的形成过程为:以事实为证据,归纳总结形成次位概念,再以次位概念支撑形成重要概念,最后汇总形成大概念(也叫大观念)。大概念能使知识结构化,避免知识碎片化和割裂。新课标下,每个学习主题包括一至两个大概念,每个大概念涵盖若干个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学习主题为例(见表2)。表24.学业质量指导评价新课标的学业质量为本次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新增内容。其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能有效指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材的编写等,同时,与2017年版高中课标的学业质量顺畅衔接,确保了初高中生物学课程育人目标指向发展核心素养的一致性。新课标课程内容中的学业要求也对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进行了刻画,但其与学业质量刻画得不同。学业要求提出的是阶段性核心素养目标要求,而学业质量提出的是课程结束时应达成的终结性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者不断强化,最终推动达成后者。5.实施建议与时俱进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5个方面内容。教学建议对于教学实施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新课标教学建议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应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教师应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主动设计以概念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从而为迁移和应用概念奠定基础,同时,应重视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主动获取证据,作出判断,表达交流;生物教学应加强与科学、技术、社会等的联系,推进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广大师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每位公民能力和素养的要求。
此外,课程实施部分对教师、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内容还包括评价原则中的多元多样,例如评价实施中的单元评价、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上述建议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联动、发挥教研工作重要作用等新时代基础教育的特征与需求。二、新课标教学建议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素养化、内容结构化、评价标准化等先进理念,已成为新时代育人发展的风向标,教师、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应在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认真研究、严格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为即将开始的下一轮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积累经验。1.深刻理解和认同生物学的科学本质生物学重视基于事实证据、可重复实验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推理,重视研究对象的概念、特殊性,重视规律的概率性、思维方式的灵活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这一切都反映了生物学的科学本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证据、讲逻辑、重实验,而不是照本宣科,脱离真实问题情境。2.认真研究和实施核心素养目标导向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初高中课程方案、生物学课程标准、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掌握本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体系和方法技能,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本领解决真实问题,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严格制订和执行集体教研备课制度学校应通过制订与执行教研备课制度,帮助每名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例如,安排集体教研备课,反馈、汇总上一阶段教学实施效果和学生疑难点,继而对本阶段教学进行补充;制订本阶段教学计划,设计贴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有层次有环节有互动的教学过程、多元化的评价办法、分层化的作业设计等。由此,集个体智慧为群体智慧,扩大个体教学经验优势,促学科良性发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方案解读最近,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各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习、理解与落实将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新课程标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究竟有哪些突破和创新?本文将结合自己参加课程标准修订的体会,从以下三个维度对此进行解读。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和教学建议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学核心理念解读和教学建议
——聚焦素养 面向未来
新课标为即将开始的下一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了目标导向、课程内容、评价方法与实施建议,对进一步推动生物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两方面谈谈看法,与老师们分享。
一、新课标内容解读
1.主体框架逻辑清晰
第 1 页
新课标正文包括6个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生物学课程依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进而构建课程内容;由应达成的课程目标和应掌握的课程内容,刻画清晰的学业质量;综合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各项要求,给出开展课程实施的具体建议,如下图。
2.核心素养目标导向
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按照颁布时间先后,呈现明显的进化关系,尤以课程教学目标导向的演进最为典型。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上述要求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中基本沿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将核心素养提升为课程设计宗旨和实施基本要求,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需要,从生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