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早不为“章”草头亦难“黄”
偶尔听到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读背这样的话:“什么张?弓长张。什么章,立早章……”把眼一瞧,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本练习5中的“学用字词句”:别人问你姓什么,有时可以这样回答。下面共有八句,分别是:
什么张?弓长张。什么章,立早章。
什么王?三横王。什么黄?草头黄。
什么吴?口天吴。什么胡?古月胡。
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吕?双口吕。
看完之后,顿时来了挖墙脚的兴致。
先说“章”。其实,我原来也说“立早章”。大概是1996年,我去无锡参加一个书法培训学习,当时教文字学的教授非常严肃地给我们纠正了一些汉字中常识性的错误,其中就有“章”字。他告诉我们,严格地讲,只能说“音十章”。《说文解字》里对“章”的解释是:会意。“章”字本就是由“音”“十”二字组合而来。“音”是音乐的意思,“十”是个位数终了的字,也表示多的意思。因此,“音十”表示音乐完毕了或者多篇音乐合在一起就是一章。“章”的本义也就是一曲音乐的意思。我们现在所说的“乐章”、“篇章”也是用其本义。
教授知道我们这些学员当中有不少是教师,便对我们说:“回去教学生查字典时,千万要教学生查‘音’字部,而不是‘立’字部。”(以前字典里通过“音”部和“立”部都可以查到“章”字。)
其实,在最近公布的《汉字部首表》上,通过“立”字部已经查不到“章”字了。发布这个规范化的部首表时,国家语委的专家举的就是“立早章”这个错误拆字的例子。看来“立早章”这个以讹传讹的胡拆法应该寿终正寝了。
再来说说“黄”字。教材中说“草头黄”似也不妥。我看到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个字竟是查“草”字头吗?赶紧一查字典,否也,只可以查“八”字底。我又细细地查了字典,发现“黄”这个字与“草”其实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黄”其实是个象形字,在金文里像蝗虫的样子,所以它的本义是“蝗虫”的意思。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黄”的——地之色也。从田从口,口亦声。口,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古文黄。乎光切。
看来,黄是地之色,非草之色也。这个字的结构也是“口”中间加个“田”,草头何来?
记得当时那个教授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别人可以说“立早章”,但我们无论是搞书法的还是当老师的却只能说“音十章”,而且只要一听到别人这样说,要不厌其烦地帮着纠正过来。要知道,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了这样的说法是一辈子也纠正不过来的。
“黄”是草头么?
孩子在二年级,她说她孩子数学考了100分,语文考了99分,错了一个字,错的题目是:“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孩子回答是七画,他把黄字部首当作了'共字头”。而答案是八画,把黄字部首当作'草字头'。我们都说不可能啊,从小我们学的黄字就不是草字头。同事说,小学课本出现这样的儿歌“草头黄,立早章,古月胡——”就是说,把黄字当作草字头教给孩子,难道是我们从小学错了?
我就好好事,找出现代汉语词典,查找“草字头”部首,查“黄”字,找不到。找“共字头”压根就没有这个部首,最后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找到了“十一画”的黄。也就是说黄字既不是草字头也不是共字头。难道是词典过时了?我翻开手里的词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修订的。
是不是新修订的词典把黄字改成草头的了?如果不是,那么 小学课本的编者又是根据什么把黄字变成草头的呢?
黄氏源于嬴姓和姚姓,黄氏于商末周初建立黄国,经历1500年被楚国吞并,亡国后黄国子孙以国为姓,就是黄氏。
姓氏起源介绍 看了河南电视台的《知根知底》节目,对各姓氏的起源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对百家通纪连海老师的博彩多学尤为敬佩,于是网上收集了相关资料整理这款《姓氏起源》。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为区别于“王”。
我姓王,什么王,三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