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有什么异同

2025-02-24 03:26:4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的异同。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爱好、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具体地说,这个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一、师生关系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需要全方位的开放。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予以鼓励和宽容。教师要放弃权威者的姿态,在学生学习中不断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和问题的共同探求者,教学在师生平等的,研究讨论的氛围中进行。

二、学习时空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查阅资料、借阅参考书、甚至通过互联网学习,摄取网上信息,广泛获取信息。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不受教材束缚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在课外学习中,学生更能领悟到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来不及涉取的东西,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意向,它为创造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环境,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三、学习形式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而且研究课题往往纷繁复杂,学生既要掌握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找出重点,化解难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交流、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这样做可以少走弯路,共享创造性劳动成果。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社会调查、评论、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等,在活动中提高能力,活跃思维。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中激趣,产生创造动机。

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的体会。

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的技术工具、环境空间应考虑全方位、多角度,而不是仅局限于网络工具、因特网资源;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提供一些学习资源。

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进行收集素材时,不能误导学生只利用网络而忽视其它资源。如:图书资源、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向父母或成人了解)。如果只利用网络资源,以达到比较全面的收集素材的目的。

所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中要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是至关重要的。

回答2:

自主性强,能锻炼思维

回答3:

能对某一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