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庭会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和力量源泉;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每每想到家庭会更受伤。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卑,自卑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而大多数人的自卑都产生于童年,童年时期我们的思维、语言以及心理防御机制是非常不成熟的,这时候从外界获得的反馈会最先进入潜意识,影响着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主要的生活场景是家庭,对他们影响最关键的就是原生家庭。长大后异常自卑的孩子,多数是因为小时候有过3种经历,他们的自卑刻在骨头上,时不时地冒出来刺一下。
1、父母不守承诺
给孩子希望,又让他失望,这是最能打击孩子积极性,同时又能高效破坏安全感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带来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度缺失,导致两者之间没有双向沟通,孩子不再依赖父母。
答应孩子的事情总是做不到,对孩子无疑是种伤害。会让孩子对父母没有信心,对生活的没有信心,不会再轻易相信别人。这种落差会对孩子造成重大打击。打心底里自卑,没有依赖,不信任父母,对性格产生较大影响。
2、父母忽视情感上的交流
有人荒谬地认为,孩子3岁前什么都记不住,所以丢给谁带都无所谓。同事曾讲过一件小事,说自己清晰记得3、4岁左右,只要是妹妹喜欢的,妈妈一定会放在她手里,哪怕是她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也要立刻脱下给妹妹穿上。
因为不被父母重视,这样的委屈还发生过很多次。这位同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东西,也配不上好的人。她挣的钱不舍得花,对追求者避之不及。
父母的陪伴太少,情感交流匮乏,孩子不但会失去安全感,还会因为没有人及时安慰鼓励,而变得胆小,时间久了,就会自暴自弃或变得自卑。
3、经常被父母否定
心理学上有一个习得性无助的观点,大致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经历的失败多了,或者是被打击的次数太多,就会认为自己很弱,不敢相信自己。
如果孩子从童年时期经常被父母灌输“你真笨”、“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后悔把你生下来”等思想,那么他从心里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自己是父母的拖累。
长大后自卑的孩子从小就得不到别人的关爱,缺乏安全感,所以就会让自己越来越自卑,其实我觉得作为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子,都应该给孩子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