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天华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清末的革命烈士。
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发动长沙起义。
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民报》创刊后任编辑,参与对康、梁保皇派的论战。
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蹈海殉国,时年30岁。1906年春,其灵柩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
2、欧阳立安
1929年春,15岁的欧阳立安进入上海申新五厂做工,同年冬,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共青团沪东区委委员。1930年春,经何孟雄介绍,16岁的欧阳立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欧阳立安作为中国青年工人代表,随刘少奇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的有关会议,并参加了苏联十月革命13周年纪念活动。同年11月底回国后,党组织任命欧阳立安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和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部长。
1931年1月17日,欧阳立安在参加中共江苏省委的一次会议后,与沪中区委书记等同志被反动军警逮捕。1931年2月7日晚,欧阳立安在龙华监狱英勇就义,年仅17岁。
3、王惠民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
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王惠民年仅十三岁,是八位烈士中年龄最小的。
4、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5、潘琰
潘琰,女,1915年10月生,江苏徐州人。1945年12月1日,为镇压昆明爱国学生反内战的罢课行动,一伙国民党暴徒闯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追打学生。潘琰身受重伤,当天下午牺牲。年仅30岁。
945年12月1日,50多名国民党军人和便衣特务闯进师院校园,向同学们大打出手,潘琰带领同学们与之抗争,凶恶的敌人竟将两颗手榴弹投向人群,潘琰胸部中弹,仍奋力抢救同学,又被敌人用石头击倒在地,后经抢救无效而牺牲。
临终时仍呼喊着:“同学们,团结呀!”时年30岁,为“一二·一”四烈士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二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惠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立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