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和虢季子白盘,都是青铜器的绝品,都有传奇的经历。
在存世的上古青铜礼器之中,堪称至尊的当非司母戊鼎莫属。大鼎呈长方形,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形制为立耳;深腹;平底,下承四足,足柱形中空。鼎的外壁饰以兽面纹;四角具高扉棱,立耳外侧饰有双虎食人首纹。鼎的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大鼎也因此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的重器。 司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3月,地点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距武官村大墓不足百米。发现者是当地的农民吴希增。
当时,安阳已在日军铁蹄控制之下。为防不测,挖掘始终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既便如此,还是走漏了消息。很快,驻安阳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即前来“参观”;接着,北平古董商人萧寅卿也来秘访,并愿出20万银元购买大鼎,但要求村民将鼎分成若干块, 以便分批装箱运走。面对20万银元的诱惑,村民们动了心,真的开始肢解方鼎。但是,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锯掉了一只鼎耳。此时,村民们又觉得把方鼎破坏了太可惜,还怕万一萧寅卿食言,不完整的大鼎会很难出手,于是村民停止了肢解,重将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来。 消息传到日伪宪兵队耳中,宪兵队立即前来搜查,并挖地三尺以寻宝鼎。村民们害怕大鼎被日军掳走,便施以巧计,将大鼎埋入日军搜寻时所挖大坑的底部。日军再来搜查时自不会重挖旧坑。大鼎也因此保存了下来。
至抗战胜利后,司母戊鼎于1946年6月重被掘出,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内。同年10月,适逢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用专车运抵南京,欲作为贺寿礼物献蒋。然不知何故,蒋未予接受。仅指示将大鼎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至1948年夏,大鼎于南京中央博物院首次公开展出,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1949年,国民党在逃往台湾时,曾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终因解放军行动迅猛而大鼎又过于苯重,还未及启运南京就已解放。宝鼎终于留在了人民手中。
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建成,司母戊大鼎调拨到北京参加展出。此后就留在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该馆镇馆之宝,其剪影图样亦成为该馆馆徽
http://www.bronzes.cn/asp/news/read.asp?id=252
虢季子白盘
同治三年初夏,刘铭传攻克常州。入城后,生擒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磔之,并入驻护王府。一日夜深,铭传未睡,闻得窗外丁当有声,如剑佩相击,乃掏出手枪,出外察看。下到庭院,除亲兵拥枪肃立外,别无人迹,而丁当之声不绝,不觉纳闷。循声追踪,发现丁当之声来自马槽,近前一瞧,却是马儿吃草,笼头铁环和槽沿碰撞发出声音。铭传心细,知道铁环石槽相撞不可能发出这般清脆的声音,便仔细观察这具马槽:其色则黝黑污秽,以手叩槽,其声却“清越以幽”,如作铜鸣;铭传大奇,嘱咐亲兵将马槽擦洗干净,明日抬来见本大帅。
这具“马槽”,公元前815年铸成,学名为虢季子白盘,今日宝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铭传当日只知这件宝贝多多少少有些来历,具体怎么回事还搞不大明白。第二年,读了学者吴云的一篇论文,才知道:这个铜盘于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被常州人徐燮钧购得,运回常州;太平军占领常州后,铜盘为陈坤书霸占,称镇宅之宝。淮军克复常州,打进王府,财帛妇人哄抢一光,剩下这个几百斤重的铜器,无人问津,遂作了马槽。铜盘来历搞清后,铭传心中狂喜,赶紧运回安徽老家妥密收藏。七年后,捻军被淮军消灭,铭传功成身退,隐居安徽大潜山,在山中建起一间“盘亭”,专门用来供奉这座铜盘。
故将军只拟在青山绿水间与此盘偕老,隐居期间,却闹了一出风波,铜盘几乎不保。文物发烧友翁同龢听闻一介武夫刘铭传侥幸得了这么一件宝贝,牙根不觉发痒,乃托人示意,说要巨资收购。只是,世间并无缺钱的淮军将领,何况人称第一名将的刘铭传?因此,翁的提议被否决。不甘心,同龢又出一招,说欲与刘家结个儿女亲家,预备日后见机而动,玩儿阴的。名将当然洞烛机先,这条建议又被否决。明里暗里,路都堵死了,同龢索性耍泼,跑到西太后跟前说这个盘子是国宝,不该让刘家私藏,得运到京城里纳归国库。不让我玩儿,我让你也玩不成,此招够损;铭传不免恐慌,赶紧找到李鸿章,让他给调停。彼时鸿章还算有几分薄面,一封奏折上去,朝廷也就顺水推舟,说铭传战功赫赫,这个盘子就当作军功章赏与他罢。
后来,有史学家分析光绪年间和、战两派龃龉的原因,说这个盘子也要付点责任。盘子都被冤上了,这人哪,嗨!
。http://www.tianyaclub.com/new/tianyadigest/TianyaArticle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books&idArticle=239605
司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