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简单点的
2024-12-26 10:51:0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者目的,都
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两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回答2: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改进

回答3:

改造 是 造新面貌 改革是 换新结构

回答4: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区别
提起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看似一字之差,其实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为了使大家在短时间内对两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好事者将两者做了如下的比较:
第一,从含义来看。改革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改造即改变、打造,一是修改或变更原事物,使适合需要;二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改造适合新的形势和需要。
第二,从时间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的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而改革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它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是至今仍在进行的一场新的革命。
第三,从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根本转变。而改革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和环节,是为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具体说来,改革所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具体制度的调整和改变,并不是对现有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
第四,从解决的问题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所要解决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问题,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改革所要解决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在保持社会形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部分环节,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进而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变带来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比如,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作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私有制(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几乎全部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结果,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来后,为了发展初级阶段生产力,就必须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也有人认为,今天改革开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劣根性充分暴露,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必定会产生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阶层,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又将开始。上述观点归结到一起,其结果要么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要么否定改革开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有害的。需要将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澄清: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正如列宁指出的,“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决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来衡量昨天。尽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都存在着自身的问题,比如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着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安排不当;把大量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错定为资本家;合营后改组、合并过急;商业网点撤消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等问题;改革开放的问题就更多了,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它们的历史贡献。
社会主义改造巨大的历史贡献就在于解决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为中国革命付出巨大牺牲却有可能走回头路的广大农民的组织起来的问题,解决了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贡献就在于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使人的积极性被极大地释放了出来,改变了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完善了社会主义方方面面的制度。
两者有性质上的区别,但两者不是对立关系。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