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散曲作家。曾任江浙省物官,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马致远著有杂剧15种,一《汉宫秋》最为著名。他在散曲创作上成就很高,有“曲状元”之称。作品内容主要有三类:叹世讽世、描画风景、歌咏恋情。他融诗词意境入散曲,清雅而不是率真。现存散曲120余首,今人辑为《东篱乐府》
元散曲作家,据统计约有200馀人,存世作品:小令3800馀,散套470馀套。大约以延佑年间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大都一带,后期移到杭州为中心的一带,与杂剧情形类似。
①前期散曲创作前期散曲以豪旷、泼辣为主调,属于散曲的本色期。作家有三类
a.书会才人作家,以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他们混迹勾栏,但精神没有沉沦,却在与底层市民的亲近中,养就了大胆的叛逆精神、追求自由的强烈意识。他们是最能代表元代文人的一群。
B.贫民胥吏作家,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其中,马致远有“曲状元”之誉)。他们仕途潦倒,处境与书会才人没有本质区别,但思想感情不一样了。他们有过理想和向往,他们不甘沉沦,但最终还是不免幻灭,于是叹世和隐逸就成为这批作家的主调。
C.达官显宦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他们偏于典雅,俚俗的成分较少。
②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公认为:张可久、乔吉。此外,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和合称为酸甜斋的贯云石(维吾尔族,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以及有“曲中元白”之称的刘庭信、兰楚芳。随着创作中心的南移,此期创作逐渐向艺术表现方面发展,出现向诗词回归的趋向,被人视为散曲的清丽派。
重点作品: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姚燧《越调·凭阑人》、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张养浩《潼关怀古》、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双调 夜行船 秋思》、睢景臣《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张可久《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正宫 醉太平 无题》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