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首先要知道想要做出大众认可度高、支持量高的动漫作品,一般来说,既有深度又能得到大众认可的动漫作品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有颠覆常识的观念;二、方便理解;三、易于接受。
一、有颠覆常识的观念
人的观念有三类,分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大家常念叨的三观。
三观具体解释来比较复杂,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就是——
世界观——你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人生观——在这样的世界中,你想成为什么人?
价值观——为了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那在你眼里什么事情最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固定的三观,但却各不相同。比如同样是人,却因为观念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像有的人就能为了梦想去努力、去拼命,有的人就只会混吃等死。
不过呢,纵使每个人的三观都不一样,但也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是能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偷、抢这些犯法的事是不好的,而乐善好施、帮助别人是好的。
这些能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观念就被称之为常识。
而有深度的动漫作品就至少有一个能颠覆常识的观念。
就像《fate zero》中的卫宫切嗣,他就颠覆了我们关于正义的观念。
故事开篇就讲了他的理想是追求正义,可是在之后的剧情里发现.....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母,这是个什么鬼?
额,光从表面的行为上看感觉很矛盾吧,既然追求正义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天理不容的事?
但如果从三观层面上来解析一下,就能理解了。
在卫宫切嗣小时候,他的童年玩伴夏莉因为父亲的实验事故而被感染病毒,即将变成毫无理智只知饮血的怪物。
理智尚存的夏莉因为不想变成那样的行尸走肉而恳求切嗣杀了自己,但年幼的切嗣不忍心杀死她,回去找大人求救。
可是,等切嗣带着大人回来时却发现为时已晚,夏莉彻底变成了怪物,并且已经在整个小岛上散布了病毒,把小岛变成了地狱。
这一次的经历彻底刷新了卫宫切嗣的世界观。
他认识到,世界是残酷的,惨剧不会因为自己的心软而消失,一时的心软只会酿成更大的悲剧。
同时,这次童年的不幸也催生了他希望拯救他人的愿望,这种愿望再加上残酷的世界观便形成了他独特而又扭曲的人生观,也即是成为只拯救更多人的正义之士。
在他眼中,更多的生命就意味着更大的价值,他拼尽一切就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为了救起哪怕只多一个人的这一边,就必须抛弃哪怕只少一个人的另一边,为了多数人可以活下去,而将少数人灭绝。
即使,那少数人中有他所爱的那些人。
所以,这种观念落实到行为上,就是那样弑父杀母的结果。
为了避免童年的灾难再一次在其他地方上演,让更多的人蒙受伤害,他枪杀了自己的生父,用一条性命换来更多人的安全。
这种拯救更多人的行为从道理上讲确实是正义,但从道德上说却是十分残酷的。
而卫宫切嗣将这残酷的正义坚持了大半辈子。
像是他为了不让飞机上的病毒扩散到地面,用火箭弹将载有病毒的飞机轰成了碎片,即使他知道如同他母亲一般的娜塔莉亚也在上面,因为杀一人可以拯救更多的人。
还有,在知晓世界上存在着能实现一切愿望的圣杯后,他便想借助圣杯的力量将他一生的夙愿——让更多人获得幸福最大化,变成让全人类都获得幸福。
那么,与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他认为在圣杯战争中所进行的杀戮就不值一提了。所以他才能在圣杯战争中不择手段,用最快、最高效但同时也是最不计后果的方法去获取胜利。
比如他为了保存saber的实力,践踏了lancer想与saber决斗的愿望,用令咒强制让lancer自杀。
为了防备对手东山再起,他背弃了承诺,让手下杀死了毫无反抗能力也没有利用价值的肯尼斯。为了增强自己的战力,提高胜率,他拿走了唯一能缓和爱妻痛苦的宝具阿瓦隆,让自己的爱妻陷入更大的痛苦中。
他为了追求正义做出了太多残忍的事情。
相信这个故事动摇了很多人心中关于正义的观念,它让大家看到,正义不是锄强扶弱那么简单,而是极为残忍的选择。
观念的一旦被动摇,人的行为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依然是卫宫切嗣,他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是基于童年时形成的三观。
可是,在圣杯战争的最后,他被圣杯吞噬,进入到了圣杯的内部。
他被圣杯强迫看到了未来的光景,意识到如果继续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走下去,表面上能拯救更多的人,但最终只会造成更大的灾祸,而他自己就是灾祸的源头。
他一直为之奋斗的观念因此而崩溃。
直至那一刻才知晓,他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更是让他离原本的愿望越来越远。
观念被更正之后,其后的行为也就跟着出现了变化。
他放弃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圣杯,更用令咒命令saber摧毁了被污染的圣杯。
他放弃了用杀戮去实现正义,只是单纯地去救人。圣杯战争结束后,他在漫天的火海中寻找幸存者,希望能为过去的自己赎罪。
终于,他在瓦硕之中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士郎。
而后他也放弃了杀手的生涯,用尽自己的余生去努力充当一名好父亲,希望用对养子的爱来弥补内心的愧疚与痛苦。
三观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差异都很大。我们每个人所看到、所接触、所理解的世界都和别人多多少少有些不同。
而有些动漫作品便是将这些三观的差异放大到极点,让我们得以接触全新的思想,以对我们原有的观念形成巨大冲击,让我们的三观发生些许变化。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动漫的深度这种东西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一部动漫的深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量,一方面就是动画本身,另一方面,则是作品观众。因为动漫作品终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产物,深度只是在这之后才需要去考虑的东西,换句话说,在利益之后留有余地,才能用来考虑深度。
首先,是动画本身。动漫作品的深度,应该体现在他主题的选择和内容的表达上。每部作品都是有一个大方向的,但不是每部作品都会深挖探讨,大部分的动漫作品,都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上,不会轻易去涉及尖锐的本质问题。毕竟选题必须切中要点,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深思,是要花心思的,许多作品的制作者为了保证不歪路,所以只能停留在一个大方向上。
其次,就是观众。动漫作品的受众涵盖了整个年龄段,一般并不作出严格的区分。一旦内容里设置一些稍有深度情节,就会筛选掉一部分观众。毕竟还在学校的孩子观看就业难、人性的扭曲,是无法引起共鸣的,反而会觉得无聊而关掉作品。因此,表达得越隐晦、越需要让人深入思考的内容,能理解的观众就越少,没有一定相关经历的观众是看不到作品要表达的东西的。
综上所述,动漫作品的深度并不能单纯地以某个方面去做判断。个人所能理解的深度不同,只能是仁者见仁,各有所感,是绝对不能得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
你认为深度动画作品是什么?当你提到这句话时,我相信很多动画迷都会联想到“暗黑系”、“猎奇系”、“抑郁系”等标签。我不反对这种观点。毕竟,像这样的动画剧太多了。《魔法少女小圆》就是一部带有这些标签的动漫,是我认为确实属于一部很有深度的动画作品,但我同时也不赞同这种说法,深刻的思考并不表示它有深度。下面我会从以下这几个元素来让你了解以下什么是动画的深度,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般来讲,如果是要有深度但是也同样有观众认同的动漫作品都要有这些方面的特点才行:
一、有颠覆常识的观念
在人的观念里面有三个观,那就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三观。那如果是一部有深度的动漫作品的那起码要有一个可以颠覆我们三观的一个观念才行。就好比《fate zero》里面的卫宫切嗣,他的设定就颠覆了我们的三观。
他的理想就是追求正义,但是在后面的剧情里面我们会看到他居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母,那这个是什么鬼,不就是颠覆了我们的三观了吗?
二、易于接受
任何动漫作品如果设定太奇葩的话那是很少人可以接受的,如果观众接受不了那就意味着没有收视,也就意味这这个作品不会频繁出现在大众的眼前,这样的话就算是有深度的动漫作品也不会有很多人欣赏到的。
很多人在谈论深度时会联想到黑暗、沮丧、好奇心等等。事实上,许多带有上述标签的作品内容相当深刻,如《魔法少女小圆》。第三集的倒转将它从萌芽变为好奇,正确地标记为好奇。但其思想内涵却极为深刻。每一个魔女都很萌芽,但在萌芽的外表背后,有很多沉重的东西。
当你看到前两集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魔女很酷,不仅力量超群,而且要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这是一个最受欢迎的情节开始。然而,在第三集中,绘画风格突然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马修女美学被怪物咬下了头,咬成了一堆碎肉。只有在这里,她才发现做一个魔法女孩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漂亮。
后来的故事逐渐揭示了魔女的阴暗面。例如,要成为一个魔法女孩就会失去原来的身体,真正的自我已经被压缩成宝石,通常被看作是由QB制作的战斗木偶。想法是一样的。人们不会购买明显背离常识的概念,但如果一个想法在表面上容易接受,并且在深度挖掘后能找到另一个意义,那就很有趣了。
因此,深部动画作品要传达的思想首先是容易接受的。但深度是相对的。每个人的思想境界都不一样,同样的问题,有些人甚至可能不去想,那第一次接触会感觉很深。其他人可能早就认为这三种观点已经定稿,不需要重新塑造,所以他们觉得没有深度可言。
这并不是一个单独针对受众的问题,这是一个可以针对创作者的问题。而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深度,是否能够在主题上进行深入讨论,最终的展现还是在创作者的身上。
简单来说,一部具有深度的作品应当是创作者围绕某个或者几个主题进行整个故事的布局,最终让受众在其中获得什么。
但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动画作品很难以做到真正的主题先行,而是必须在编故事的时候去插入这些桥段。所以会引发的问题就是-如果创作者本人并没有这么想,那么受众的解释是否能够被接受呢?
当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这么干了。最典型的应该就是EVA,直至今日我仍旧不知道EVA的宗教解读和神秘主义解读是否被痞子承认了,但是人们还是在用这一套来证明EVA的“深度”。因为当你使用的解释工具在世俗看来越高级,越神秘,那么载体的形象似乎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但是这无法直接去证明EVA的深度,如果真心要证明的话,不是EVA使用了宗教元素而有“深度,”而是EVA使用了宗教元素使得自己有深度。
不过这也不能作为“受众的解释不能作为作品有深度的例证”,因为解释虽然依附于创作,却仍旧具有自主性。同时还存在创作者力求深度,却无法将作品的主题很好地传达给受众的情况,比如蘑菇的《空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