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阳历
(Solar calendar)太阳历的简称,是和太阴历相对而言的。
制历的依据 阳历是以地球绕日运行一周,即一个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历法。一个回归年,相当于四季循环一周,同二十四节气完全一致。因此,阳历的制订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使阳历的历年尽可能地接近回归年。这样的阳历才能与四季和节气相符合。
制历的方法 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它的长度不是日的整数倍。为此,①使阳历的历年有两种长度,一是小于回归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一是大于回归年,定为366日,叫做闰年。②合理设置闰年,解决“几年一闰”的问题。一个回归年的零数为5时48分46秒,大约积累四年就将近一日,所“四年一闰”较为合理。这样的阳历历法,叫做儒略历。它是罗马皇帝儒略·凯撒(Julius cae-sar前100~前44年)在埃及天文学家协助下创立的。但4个回归年的零数积累在一起,为23时15分4秒,还不足一日,尚差44分56秒。因此,“四年一闰”,年限一久,历年与回归年就要逐渐产生差距,每400年就将相差三日。为此,每400年必须少闰三次。凡一般公元年数能用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公元年数尾数二位为零者,如1600、1700、1800、1900、2000……等等,能用400整除时,才能定为闰年。这样每400年就可少闰三次,设置97个闰年。儒略历经过这样改革之后,就解决了“四年一闰”所带来的问题。经过这样改革的阳历历法,叫做格雷果里历,简称格里历。它是1582年罗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制订的。格里历也叫公历,是20世纪以来世界通用的历法。
阳历原来是古代埃及人制订的,后来传入欧洲,最初规定单月为大月,每月31天;双月为小月,每月天。但这与回归年多出将近一日,遂把二月减去一日,改为29天。凯撒死后,其侄奥古斯都即位,他生于小月八月,为显皇威,遂把8月改为大月。这样一年又多出一天,于是又把二月减去一天,成为28天,其他有些月份也做了相应的变动。这样的阳历历法,叫做奥古斯都历。这种历法,搞乱了历月制度。
阳历的评价 阳历的历年与回归年十分接近,与季节和节气吻合,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所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但由于奥古斯都搞乱了阳历的历月制度,而且格里历本身也并不十分完美,所以对阳历正在探索改革中。针对格里历的不足,联合国提出从下个世纪开始,将实行新的《世界历》。
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
其他也是由习惯变为规则,都是按自然变化演变而成。
数学上习惯把这个1/60的单位叫做“分”,用符号“′”来表示;把1分的1/60的单位叫做“秒”,用符号“〃”来表示。时间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数单位。
这个小数的进位制在表示有些数字时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进位制里要变成无限小数,但在这种进位制中就是一个整数。
这种六十进位制(严格地说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数记数法,在天文历法方面已长久地为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所习惯,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24小时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结果!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
一日划分为24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
々【因为地球自转一周就要花24小时】々
------------------------------------
至于为什么1分钟是60秒?我就不知道了
有科学家的道理吧
有时候我在想字为什么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呢
这都是为了便于计算。
60是2、3、4、5、6、10、12、15、30的最小公倍数。换句话说,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60的因数最多,这样做除法计算时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小数。
一天24小时也是同样道理,24是2、3、4、6、8、12的最小公倍数。
把一分钟分为60秒,是为了精细;把一天分为24小时,是为了方便。如果把一天分为60小时,当然可以,但那样太琐碎了。
http://www.xxkt.cn/shuxue/2006/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