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情况:
一、尊长直接叫弟子、下属的名字,是礼法,是最恰当的。比如孔子叫子路为“由”,叫曾皙为“点”。这样的叫法,子女弟子下属不但不生气,反而十分亲切。在这里,上级和长辈叫子弟的“名”而不必称其“字”是必须的。
二、在汉代以后,尤其是东汉至魏晋一段时间,叫平辈或长辈的名字,绝对属于失礼的事。比如到了三国时期,读书人要去游学、会客,一定要提前查清对方的名、字、父母长辈等的名讳,一定不能说到与对方家族有关的名,如果误说了,对方会老实不客气的翻白眼,甚至断交。
三、但是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必须称名的:当一个同学向老师提起另一个同学时,当一个臣子向国君或其他上级提起自己的平辈官员时,也必须称其名,而不是字。比如曾皙向孔子告子路的状,就不能说“子路”打我了,而只能是“由”打我了。诸葛亮向后主上表时,提到的一些同事姓名,其实都可以用上其名,而不是其字。
四、骂对方的时候,祖尊十八代都要提到了,哪还讲究什么名和字。
直接叫别人名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必须叫别人的字。比如我只能叫:孟德兄可好,而不能直接说:曹操可好。
别人会觉得这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啊,不值得交往!一般只有长辈才能直呼其名。
马超是三国著名将领,可惜因为叫了刘备的名字直接守西疆(对于一个名将,在战乱时期不能打仗,那是什么感受呢?)
一般只有长辈或上级才能直呼别人名
否则是不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