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类诗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望敬亭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风雪夜归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远山一脉烟如黛,世事无常凭慧眼。
秋山不老苍松志,莫笑梅花知己少。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唐•白居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明•罗贯中)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清•查慎行)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田园诗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爱情类诗歌:
情爱类诗歌包括爱的情感、相思和哀怨三方面。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北宋•欧阳修《玉楼春》)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渡情》)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梦江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众人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长相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白居易《长恨歌》)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史清《溪佚题》)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唐诗)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哲理类诗歌: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欧阳修)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学问类诗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苏东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
讽刺类诗歌: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
送别类诗歌: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游记类诗歌:
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等。
边塞类诗歌:
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如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
咏物类诗歌:
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咏史类诗歌:
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如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
怀古类诗歌: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咏怀类诗歌:
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宫怨类诗歌: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宫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③。
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