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过激杀人就是激情杀人,是刑法理论上激情犯罪的一种,与预谋杀人相对应,即本无任何故意杀人动机,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失去理智、失去控制进而将他人杀死。过激杀人视主观不同情况,可能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观为故意的,犯故意杀人罪,只是在主观上由于情绪的影响,引起认识的局限和行为的控制力上减弱,对于行为的性质、后果缺乏必要的考虑而产生突发性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主观为过失的,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还要根据危害后果、作案手段、作案人年龄、犯罪意图等综合考虑。如果是蓄意杀人,多处死刑。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死刑可能性较大,具体结果还要看律师辩护情况,建议尽早聘请专业刑事辩护律师介入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和处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本罪的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只要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对此应注意以下三点:(1)非法,即违反国家法律的不法行为。如果是依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则不构成本罪;(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为作为,也可以为不作为;(3)对象限于有生命的自然人,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和即将寿终正寝的老人;既包括身体健康的人,也包括病入膏肓的人。
胎儿和尸体不能成为本罪的对象。但将尸体误当成活人加以“杀害”的行为,属于事实认识错误,应按故意杀人罪(未遂)处理。3�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定罪。
4�本罪在处罚上应注意三点:
(1)犯本罪情节严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杀人或者杀害多人;杀人动机卑劣;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恶劣的等。情节较轻,主要是指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义愤杀人;因被害人有严重过错而杀人;“大义灭亲”的杀人;帮助他人自杀等。
(2)根据刑法第56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根据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情形应从重处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构成本罪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死亡构成本罪的;虐待被监管人员致人死亡构成本罪的。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问题
司法实践中认定本罪,应注意下列问题:
1�行为人用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方法杀人的如何定性,关键取决于是否危害公共安。行为人以故意杀人为目的,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人实施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没有也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只构成故意杀人罪。但用上述方法杀人,同时危害公共安全的,则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按照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以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定罪处罚。
2�我国目前尚无安乐死合法化的有关立法,因此,对他人实施安乐死的,原则上都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只是在处罚上应当有别于一般的故意杀人罪。
3�下列自杀案件,对有关人员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1)逼迫他人自杀的; (2)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3)以相约自杀、迷信等诱骗他人自杀的:(4)成年人带着婴幼儿或者严重精神病患者自杀,成年人未死的。
4�对于“随意行凶、犯意不明”致人死亡的行为的定性,应区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在行凶过程中有突发性杀人意图的,应按本罪认定;没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杀人或伤害的故意,则按行为人造成的实际后果认定行为性质,造成死亡结果的,按故意杀人罪认定,造成伤残结果的,按故意伤害罪认定。5�在使用暴力方式实施抗税、侮辱、干涉婚姻自由、妨害公务等行为时,由于暴力行为过重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属于故意杀人罪与抗税罪、侮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妨害公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当按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其他情形
除刑法第232条直接规定的故意杀人罪以外,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还明确规定了下列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情形:
1�非法拘禁他人或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3�虐待被监管人员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4�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5�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6�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7�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8�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9�组织、策划、煽动、教唆、帮助邪教组织人员自杀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10�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刑法条文]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1999.10.27 法〔1999〕217号)
(一)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 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处刑上也应有所区别。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虽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为人故意的性质和内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区分犯罪的性质和故意的内容,只要有死亡后果就判处死刑的做法是错误的,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予以纠正。对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才可以判处死刑。
这个还是要看具体案件,法官在量刑上是要是根据来情节,性质来判的,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要是性质恶劣,对社会找成很大影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要看因为什么原因杀人了,如果有从轻情节的才能被判有期徒刑,所以如果是性质恶劣的就不是判多少年的问题了,绝对会执行死刑、死缓或无期徒刑的,你没有说什么原因也没有说是否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从这些根本无法判断是否是判多少年……刑法法条是关键,就看你能不能仔细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