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如何做好降耗减排?

2025-01-01 19:50: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完善法律框架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精辟概括:“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一个统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节能减排也必须纳入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节能减排法律框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日本早在1979年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后来又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该法对能源消耗标准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奖惩分明。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国,美国的法律法规就能源消耗和污染标准进行严格、详细的限制,任何企业如有违规行为,该企业和政府执法部门都将面临非常大的社会压力,如果一家企业被判处违反节能、洁能法规,处罚将非常严厉,要么倒闭垮台,要么常年承担清理污染责任而负担沉重。

因此,我们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使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有法可依,而且要严格执法,不能让“守法的成本大于违法的成本”。

2.加强制度建设,不仅要规定具体,而且要狠抓落实

为了有效地实施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实现其提出的相应目标,欧美各国政府先后配套出台了各种制度,使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得到切实具体的落实,并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第一,对能源消费总量不同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即根据能源消耗多少对能源使用单位进行分类,规定不同的降耗标准;第二,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实行“节能减排管理师制度”,由国家统一认定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并加强对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培训;第三,对用能产品(如家电)强制实行能效标识制度,所有商品房在销售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以形成企业内在的动力机制。

3.利用市场机制

为促进节能减排,欧美国家无论实行强制性政策还是实行诱导性政策,其立足点都放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上。也就是说,欧美国家节能减排能取得重大进展,是其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相互配合的结果。

比如,欧盟成员国实行的固定价格法和固定产量(比例)法,对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特别大。固定价格法是指国家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价格(大大高于化石能源发电的价),而发电量的多少由市场决定。这些国家通常由国家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商签署1015年的采购协议,协议期间价格基本固定,有力地促进清洁电力的大量生产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节能减排工作既需要有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和支持,更需要经市场“无形之争”的培育和考验。

建议完善电力谷峰分时电价办法、降低小火电的价格,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余热余压、城市垃圾发电;合理调整原水和各类用水价格,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定支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等。

4.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将清洁生产、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回收利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最大特点是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既以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减量化为手段,实现广义节能,而且可以从源头和全过程预防污染产生,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无害化。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两种层面的循环:

一种是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其方式是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

另一种是区域层面上建立的大循环模式,即工业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把不同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在自身循环利用的同时,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能源和原料。

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是个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政策激励,林牧副渔各业可以在政府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互为前提,互相利用。

5.依靠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在1946年刚问世时,拥有8000个电子管,体积特别庞大,而集成电路技术让它逐渐瘦身,成本也越来越低廉。节能减排同样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需要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近年来,欧盟成员国依靠政策引导,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技术,通过不断改造工业制
6.改变我们的生活观念

我们要时刻想到中国是一个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应尽量避免别墅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当发展城市的亮化工程等。

回答2:

1、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或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理论依据)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5)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什么意义?

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自觉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提建议、献计策)

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

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4、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打算如何用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①积极宣传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②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关闭电器的同时拔掉插头、将灯泡换成节能灯、一水多用、送电子贺卡、双面用纸、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③积极创新实践,发明节能减排的金点子。

④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5、你们学校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

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

⑤看节能减排宣传影片,增强节约意识。 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2)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

①全民动员节能减排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②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

③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请你为建设节能型校园提几条建议。

(1)采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2)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洗完手后关闭水龙头;

(3)不乱扔垃圾,对垃圾分类摆放。

(4)禁止学校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方便袋;

8、在学校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

(2)有利于提高国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3)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9.从我国的国情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见问题1的(1)-(4)

10.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谈谈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1)国家部分见本专题问题3.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11.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坚持哪些战略和基本国策?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做?

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我们青少年要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依照环保法律行事,积极组织、宣传环保活动,增强资源危机意识。

12.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说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使之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 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13、如何解决我国能源消费过高过快的问题?

答: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教育,让节能降耗成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动;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③建立健全有关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抑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⑤中学生应树立节约光荣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节约用电、节约用水;⑥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4、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意义?

答:①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②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回答3:

加快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根本途径。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也将直接决定能耗水平的高低。要坚决摒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计能源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优化经济结构。节能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宏观层面的事情,即是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目前,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工业中高能耗、高物耗的重工业增长偏快,这是我国单位GDP能耗高、环境压力大的重要原因。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到2010年,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工业内部,要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等准入门槛约束,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目前我国炼铁产能4.5亿吨,炼钢产能5亿吨,其中有10%—20%的工艺落后、能耗较高,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2亿千瓦,其中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有1亿多千瓦。有关部门将采取综合措施,未来5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能5500万吨,关停落后燃煤小机组5000万千瓦。

第三,要加强节能管理。节能减排同转变增长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增长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此,除了调整经济结构外,还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更加重视源头控制。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实行耗能产品最低能效标准,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所有新建火电厂都要同步安装脱硫设施。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工业以及建筑和交通两大行业的节能工作,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管理。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四,要依靠科技进步。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将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经济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要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大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

第五,要深化体制改革。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节能降耗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中的杠杆作用;改革财税体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要加快培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转变增长方式的内在动力,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还要促进企业强化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第六,要强化法治。要尽快把实践中、改革中形成的节能措施和有益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定和修订一批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的标准体系。加强法律普及和执法检查,坚决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形成依法节能的良好氛围。

回答4:

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使之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 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回答5:

立法机关之所以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 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