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一篇我的文章,选自《自组织管理原理——通往秩序与活力之路》,希对你的问题有帮助。
人人都在看书学习的组织不一定是学习型组织
如果认为,通过发动群众进行轰轰烈烈的看书学习就可以构建学习型组织,这就是彻底地误入了歧途。
近年来,随着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的出现和一些相关人员的工作,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构建各类学习型组织的话题和活动非常热门,并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崇尚学习当然很好,但如果不明白“学习”的真正含义,而盲从地、务虚地、乃至抄作地构建学习型这个、学习型那个的活动则需要冷静地看待。
有人认为,我们这个城市,电大、夜大门庭若市,各行各业的员工们纷纷报了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人人抱着书本看,俨然一个学习型的城市。我说,这不一定。全国有13亿多人,每个人天天抱着一本书看,这样的社会也不一定就是学习型社会;一座城市,就是建一千所大学,天天里面人爆满,也不一定就是学习型城市。如果认为组织中人人都在拿着书本学习,这样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那么,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人人天天都在看书学习,都理所当然地不用建就已经是学习型组织了;而事实上,各级各类学校不仅需要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而且更需要比其它的各行各业更早和更好地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因为学校担负着为其它各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关系到其它行业的学习和成长。实际上,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在于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改善,是体现在组织的管理上而不是学习本身;学习化社会不等于学历化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乃是一种组织成长理论。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含义,也不单指我们平时说的看书学习的这个含义,更重要的,还指我们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领悟、习得和自我改进。
我们知道,任何组织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它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以保持组织在变化的环境中正常运作。学习型组织实际指的就是这种具有主动适应性的组织。“学习”意味着对变化的环境的适应,体现在组织中的每个人,对时刻面临的各种新的变化,以积极主动的适应心态,探索有效的调整行动。只有这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能够长期保持下去,组织才具有长久学习的能力,这样的组织才能称其为学习型组织。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组织的长久学习能力如何保持,这实际根本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是否具有持久的内在学习动力。这就是,我们光强调一般化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有组织运用学习成果的机制——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把最大多数人的学习,融合到组织发展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只有每个人的合理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权力受到充分尊重,使他们始终真正成为组织的主人,使其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组织才能获得长久的学习的动力,这样的组织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透过当前学习的热潮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许多人学习,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在需求的主动的学习,而是看到别人在学,或单位要求学,或要提高学历、晋升职称,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这种被动的学习不仅学得累、效益差,而且经常是学、用两回事,这对于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提高,以及对组织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多少帮助。那种轰轰烈烈的形式上的学习,以消耗许多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为代价,而学习的成效却很难派上实际的用场,在这一意义上,它不仅与构建学习型组织无关,甚至是背道而驰。
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在社会上创设这种需要,而不是创设大学。我们再也不能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道路上迷茫地走下去了。
呵呵,我也在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