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的主要原因要那些,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详细分析下原因。6

2025-02-23 23:12: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拿破仑对外连年征战,老百姓都有怨言,而且由于远征俄罗斯法国军队伤亡惨重。法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另外。反法同盟力量十分强大,不管军队数量还是战争的后勤等都是法国一个国家不能匹敌的,拿破仑军队大都是新兵,作战素质不如反法同盟,还有一个是军队军官的问题,拿破仑连年征战是很多优秀将领死去或反对他,特别是在滑铁卢,一个军官没有执行拿破仑的命令,是拿破仑腹背受敌,这才导致惨败。3。

回答2:

综合评论:
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

而拿破仑自己对科兰库尔说:是由于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他的话是比较符合实情的,但也是侧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

试着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有如下原因:
(1)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2)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

(3)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4)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

回答3:

综合评论:
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

而拿破仑自己对科兰库尔说:是由于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他的话是比较符合实情的,但也是侧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

试着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有如下原因:
(1)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2)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

(3)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4)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

815年6月18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与英、荷、普联军在滑铁卢(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居民点)进行的一次交战。 为了对抗反法同盟(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等国),拿破仑率12万法军进入比利时,企图在比境内将英军元帅惠灵顿率领的英荷联军及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普鲁士下莱茵集团军各个击破。6月16日,拿破仑在利尼附近与普军交战,取得小胜,迫使普军向瓦夫勒撤退。格鲁希元帅指挥的步兵军(3.3万人)受命追歼普军,但行动不果断,使布吕歇尔的集团军趁机得以保存实力并与惠灵顿的集团军会合。格鲁希的军队未参加决战。这成了后来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因素:原准备与一路敌军——英荷联军作战的拿破仑,将被迫与两路敌军同时作战。 6月17日日终前,拿破仑率法军主力(7.2万人,243门火炮)前出至贝尔阿利扬斯、罗索姆、普朗瑟努瓦地域。拿破仑确信格鲁希定能阻滞住布吕歇尔,没有急于向在滑铁卢以南有利地形设防的惠灵顿军队(6.8万人,159门火炮)发起攻击。6月18日11时,当普军前卫接近交战地点时,交战开始了。拿破仑决定对惠灵顿军队的左翼实施主要突击,以阻止普军与联军汇合。法国雷耶军首先应对惠灵顿军队的右翼实施佯攻。但联军从战斗一开始就顽强抵抗,完全打乱了拿破仑的计划。雷耶开始用少量兵力发起攻击,尔后陆续将全军兵力投入战斗,直至日终未能获胜。对惠灵顿左翼的攻击于14时左右开始,进攻兵力是德尔隆军的4个师,各师均按营展开成大纵深的纵队。由于采用这种队形不能同时投入较多的力量发起攻击,而进攻部队在敌枪炮火力下伤亡惨重,所以攻击也未奏效。法军炮兵的射击效果很差,因为它配置的位置不当,距进攻纵队太远。下午,普军布吕歇尔的前卫抵达菲舍蒙地域,拿破仑被迫派洛博军1万人迎战普军,后又派部分近卫军前往支援。与此同时,拿破仑改变了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惠灵顿军队的中部。法军多次发起攻击,同样没有成功。拿破仑的重骑兵曾两度突入英军阵地,由于步兵未及时支援,被打退了。拿破仑遂把自己的预备队10个老近卫军营投入该阵地,最后一次试图突破敌军中央,结果又以失败告终。此时,普鲁士3个军(比洛军,皮尔希军,齐滕军)到来,兵力的对比已对盟军有利。盟军兵力计达13万人。晚8时,英荷联军主力从正面转入进攻,普军则突击法军右翼。法军支持不住,开始退却。退却很快变成了狼狈逃窜。 点评:在滑铁卢交战中,法军损失了3.2万人和全部火炮,盟军伤亡2.3万人。拿破仑丢弃残军逃回巴黎,6月22日再度退位,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在此次交战中优柔寡断,犯了一系列错误。他没有很好组织侦察,对情况判断不准,分散兵力,采用的战斗队形纵深过大,以致削弱了初始突击并在敌炮火下遭致重大伤亡。他的严重过失还在于军队指挥和步、骑、炮兵的协同动作组织得不好。惠灵顿在滑铁卢交战中深谋远虑,在深刻判断情况的基础上才定下心。这位英军统帅能够指挥两支相距甚远的军队在战场上实现联合,在当时确是一件重大的战略成就。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

回答4:

本身就处于不利。所有的决定都是为了避免自己兵力不足而策划的。这场赌博拿破仑赌输了而已

回答5:

原因有很多,随便说说。
一、在林尼遇上普军有机会歼灭却只打成了击溃,其中又有很多原因,但主要还是将领不优秀,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拿破仑不能事事俱到必定需要自己随机应变。
二、天意,击溃普军后居然遇上大雨,加上追击的命令第二天发布而并非是当天也就是16号傍晚发布,导致普军跑了,而格鲁希居然连普军影子都没看见。大雨还导致拿破仑原来的计划破灭,他本来打算于17号上午9点发动进攻,却因为这场大雨延缓了进军,真正的战斗是11点打响的。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其一,我们知道本来拿破仑在滑铁卢最后阶段将所有的老近卫军派了上去,这是拿破仑始料未及的,那是他最后的底牌了,其实威灵顿的联军已经不行了,但最后布吕歇尔赶来,法军全灭,只要再给拿破仑一个小时,就没布鲁谢尔什么事了。(在这里忍不住要插一句,有人说布吕歇尔是故意的,其实他早就到战场了,躲在森林里等两败俱伤,在关键的时候才出来。其实这没什么道理的,威灵顿指挥的是联军,而且英军一直以海军称霸,日耳曼人没必要担心英军陆地称雄!)说到这里前面那两小时有多重要;其二,给了威灵顿准备的时间,联军修建了完美的防御工事,法军炮火进攻的时候,联军躲在山的另一边,“小伍长”的利器炮火失效了,这是拿破仑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拿破仑之所以晚两个小时发动进攻就是在等他还在泥泞地上行驶的大炮。
三、军队中新兵太多,参谋部没有称职,格鲁希庸俗无能,内依有勇无谋,骑兵冲锋步兵却没跟上,联军及时组织步兵方阵,骑兵全灭。
其实还有很多原因,这些原因环环相扣,要说清楚以上这些远远不足,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史料细细品味。(比如拿破仑这次战役众多指挥比任何一次要详细,甚至超过了奥斯特利茨,他自己也知道军队的不足,将领素质太差,新兵太多等等,可惜,还是输了,其实我认为即使赢,最后还是要倒台的,英国海军太无敌了,法国没英国有钱,迟早要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