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赖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
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
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
回来看看 屈原离骚之所以成为后世的榜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爱国投江的影响使人们衍生的了解并爱好,其实同时代的宋玉等人写的也很好,为什么就比屈原名气小呢?政治跟文学结合起来了啊,同理还有文天祥。还有一个就是气质问题了,屈原爱国,所以写成离骚,如果他不爱国,或者说不爱的那么强烈,不去投江,也就不会写出那么好的作品了。有句话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楚国灭亡的最冤,而楚人性格上也比较强硬,现在的楚地有人说土话“不知周”(不知道有周朝,因为楚王问鼎中原的典故),大概那时候流传下的。我觉得屈原的死,也正好是一个心理上的刺激,所以秦朝灭的也那么快(项羽是楚将后裔,陈胜是打着张楚旗号起义的),败也由楚。
人类总在一条通向绝境的道路上奔走着,这条道路,我将它称之为绝途。比如说三皇五帝都死了,老子、孔子、庄子也死了,他们的事迹也渐渐消失了,关于他们的一切,大部分只能称“传说”。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在他(它)刚刚出现的时候,是确切的,慢慢地变得模糊,到了某一个极限就消失了。过去发生了那么多事情,除了几本史书,哪里还能找到痕迹呢?而那些可怜的史书,某一天也将消失。
世界按照逻辑运转,一切都有定数。
一个人,来到世间,就像一片树叶挂在寒风里,独自构成一个存在空间。谈论他的时候,他已经从树枝叶上飘下来,追随寒风而去。曾经见过他的人,偶尔会想起他,这种想起,因为是虚拟的,并不代表真的是那么回事。很多的时候,人们会想起某首已经消失的诗或者某幅已经消失的壁画,但你永远不知道那首诗的语言,那幅壁画的真实面貌,树叶被尘土掩埋了,新的植物长了出来,世界被新的生命替代。所以我说的“想起”,其实是一种谎言,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真理。谎言加真理等于精神,这是一个新的定义。逝去的人给世界一个沉默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精神可以表达的空间。“精神”不死的人,就是永远被人想起的人,这样的人有没有?有!但也是相对的。人类能够活下去,大概因为有这种相对的精神存在。
从人类修辞学的角度去看,任何精神都值得铺陈,但对于现实的意义却不大。
屈原在我们这个时代,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他的精神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很少的群体中间活着。比如我在某一个绝望的夜晚,因为某一件事突然想起他;而在另一个夜晚,像王国维那样的人,也要投水自杀了,脑子里一定也会有他的影像。由这一类人构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这个群体的存在与地域无关,只与灵魂有关系。又比如,在汨罗,或者在秭归那样的地方还有屈原的祠堂存在,人们在端午那样的时候就会想起某一种吃食,某一条龙舟与这么一个人有点关系,相信灵魂的人会到祠庙祭拜,由这一类人形成的群体,是民间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基本上处在河流丰富的南方,而在吃面食又缺水的北方,这样的群体很脆弱。
从现代的角度来解读屈原的故事,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很常见的故事。比如某某领导宠信某某,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领导有了新宠,旧宠就像敝屣那样扔掉了。屈原的故事就是新宠跟旧宠之间的故事,换一种说法,是一个鹊占鸠巢的故事。
如今官场小说如渺渺浩水一样泛滥,其流行的主题,在屈原的时代已经形成,里面的基本信息,比如贪污、色诱、弄权、进谗,在屈原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很多花样,只是现今的花样变得更奇巧,手段更先进,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当然如果把屈原的故事仅仅解释为争宠的故事,那些原本形而下的学者,可能会用形而上的口吻对我进行批评。因为即便争宠,也还有目的的异同,以及精神立场的异同,有神圣之宠和非神圣之宠的分别,有爱国心之宠和非爱国心之宠的偏差。历代学者都将屈原的争宠描写成爱国主义的斗争,这只是换了一种表述方法。这种描述,尽管有擦亮自身的成分,但却充满了理性。因为爱国是人类共有的主题,是人类普遍所能接受的一种情怀。有人为国而战,有人为国而死。屈原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个为国而死的故事。至于历史风景的内容,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神,宽恕死亡的人。死亡,是一种精神解脱。设若屈原不死,他也挽救不了国家灭亡的命运,精神也就不会存在。所以,自杀,成就了屈原,也是屈原对中国人做出的最大贡献。
二
屈原在他的时代,像一匹困畜,发出过惊天泣地的叫声,但他没有在他的时代摇撼出惊人的波浪。寂寞的深潭,在吞噬投掷它的石块之后,连声音也被吞没了。
万物都在宁静中入睡。
宁静就如一本书,就如《史记》。
宁静与寂寞有时是可以划等号的。
后世知道的屈原,都是从《史记》中来的。
《史记》让屈原在绝途上静静地卧伏着,那里有供屈原惊骇的灵魂短暂休息的卧室。许多人去到他的卧室参观,拜伏在他的毁灭方式之中。
屈原之后,为寂寞而死的,或者是自杀的文化人前赴后继。
屈原生活的年代,是一个英雄末途的年代,战国时代已接近尾声,楚国也行将就木。屈原生活在楚怀王的阴影里,他在朝中担任一个叫任左徒的官职。由于对于国家治乱的道理非常清楚,并且擅长辞令,他常常和楚王商议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和各国君王相酬酢。楚王很宠信他
没有什么值不值的问题,他已经没法和这世界共处,不如一死
个人认为他死了是件好事,你想啊,被流放那么多年,只指望有东山再起的一日(在楚国),结果楚国亡了,没希望了,心里愤啊,气啊(那时又没有心里医生),一气之下死了(这样死的还轰轰隆隆,要是老死的话,你知道有端午节吗,你知道屈原吗,没有人记得他的,张国荣就是得他真传的
重他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值。他活着是痛苦的,死了一了百了还能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