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笼中有若干只鸡和兔,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法1 假设法
假设一个未知数是已知的,比如假定50个头全是兔,则共有脚(4×50=)200(只),这与题中已知140只不符,多出(200-140=)60(只),多的原因是鸡当兔后每只鸡多算了2只脚,所以鸡的只数是(60÷2=)30(只),则兔的只数为(50-30=)20(只)。
这种解法,思路清晰,但较复杂,不便操作。能不能形象地画个图呢?让我们试试。
解法2 图形法
从图中看ACDF的面积=4×50=200(只脚), 比实际多出 GHEF的面积=200-140=60(只脚), AB=GH=60÷2=30(只鸡), BC=AC-AB=50-30=20(只兔)
解法2比解法1高级,算理是一样的。这里答案是图上算出的,显然这两种解法都要用纸和笔。不用纸和笔肯定是用口诀或易记的公式,这是老公公的传家宝。
解法3 公式法
老公公讲:只要用哨子一吹,并喊一声口令:“全体肃立”。这时每只鸡呈金鸡独立之状,每只兔呈玉兔拜月状,着地的脚数之和有(140÷2=)70(只),其中鸡的头数与脚数相等,由于每只兔的脚比头数多1,因此兔的头数为(70-50=)20(个),即兔有20只,则鸡有(50-20=)30(只)。这个故事实际上老公公用了如下的公式。
脚数和÷2-头数和=兔子数。
小孙子们听了兴趣为之大增,纷纷叫老公公再出几道题。老公公又出了
(1)30个头,80只脚……。(兔10,鸡20)。
(2)100只脚,40个头……。(兔10,鸡30)。
(3)80个头,200只脚……。(兔20,鸡60)
小孙子们个个都愉快地答出来了。
这个公式简洁好用,它是祖代传下来的还是老公公想出来的呢?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两种可能性都是有的。这个公式是碰巧做对还是符合算理的呢?这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中许多方法与定理是靠归纳发现的,证明只是补行的手续而已。”现在我们就来补行这个手续。
2鸡头=鸡脚。
4兔头=兔脚。
得:兔脚+鸡脚=2鸡头+4兔头
=2(鸡头+2兔头)。
题目:鸡和兔一共有20个头,60只脚,问鸡和兔子分别几只?
方程:设鸡X只,兔子Y只 X+Y=20 2X+4Y=60 得出X=10 Y=10
列表法:鸡:0 3 5 7 9 10
兔:20 17 15 13 11 10
脚:80 74 70 66 62 60
假设法:假设全部是兔子 则有4*20=80只脚 但是实际有60只 多出了80-60=20只脚 那是因为把鸡也当成了兔子 所以 每只鸡多算了2只脚 那么一共有20/2=10只鸡 所以兔子有20-10=10只
列方程现设有x只鸡或兔,兔或鸡就是总头数-x.然后用鸡的腿数+兔的腿数=总腿数。
列表就是都列举出来。
假设是假设都是兔,求出来的是鸡的只数。假设都是兔,腿就多了,用多出来的除以2(兔和鸡相差的)得出来的是鸡的只数。
是十一分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