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市场瞬息万变,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在变化,传统的就质量表象去谈质量管理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很多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还用过去的路子,靠检验手段卡,防止不合格品出厂,防止不合格原料进厂,这与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质量管理的思路也要调整。以下几种转型途径可供参考:
1、将质量与经济联系起来。老总并不关心出了什么样的不合格品,是什么表现,他所关心的是我有没有效益,产品能赚多少钱。可开展质量成本的分析,如果感觉复杂,有一定困难,单纯的质量损失统计分析也可以。对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降级、改判、报废、返修或返工等造成的损失以及售后赔偿的损失、影响交货期的损失等进行统计,使老总看到的不仅是质量问题,还有这个问题对利润的影响,这样就能引起老总的注意,会对质量更加关心。同时,对质量工作者也会更加关注。
2、质量衡量的标准不要局限于国家标准,而是要定位于顾客要求。一些产品可能因为存在一定的瑕疵不能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但不一定不能满足其他的用途。所以在产品判定上不要想当然就降级或判不合格,如果这样,你就给公司形成了损失。质量工作者要学会挂单,要根据产品的质量特性去匹配不同的订单,使不同档次的产品能满足不同客户的用途。
3、质量管理工作者要成为质量技术的传播者。用方差分析等手段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用回归分析构建过程与结果的线性关系,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找最佳的制造方案等等,直接参与到改善中来。如果有条件,可以再企业推行六西格玛。
4、质量管理工作者要流程驱动师。从事质量体系工作的人员往往对企业各方面了解的都比较多,指导存在什么问题,要会从流程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流程优化的方案,帮助公司高层作出更好的决策。
如果做到以上建议,我感觉质量工作者肯定会有出路了。
品管经理,ISO体系推行专员,都是可以走的路,而且在一般生产制造型企业,品管经理都是较重要的职位,也可以历练着当生产经理,对吧
可以做到高级品质工程师,品质经理,品质认证咨询顾问,专门的验货公司,前景很好!
内审、质量管理方向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