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 练的是什么太极拳?

太极宗师 里面 他打的是哪套太极拳法
2024-12-22 13:38: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从以下这个转帖可以看出,吴京的是陈式。
“多年之前,一部《太极宗师》迷倒了我。虽然里面的剧情很老套,还不吸引人,唯一着迷的是袁和平的武打设计。我以为吴京打的是杨式。后来我学了杨式之后,才发觉和吴京打的风格不一样。原来吴京打的是陈式一套,速度比平常快一点罢了。”

这里又有一个转帖,也证明了他的是陈家太极拳。

王战军老师在指导《太极宗师》主要演员吴京推手

28集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8月4日起率先在江西卫视及部分省市电视台播出后,风靡一时,收视率居各节目之首。该剧虽有情节比较拖沓、人为拉长篇幅等缺憾,但作为一部亦庄亦谐,既言情又展示“功夫”的长剧,其效果还是颇受欢迎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剧创下了两个第一:一是第一次以长篇电视连续剧的艺术表现形式,着重演绎了有关我国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太极拳的故事;二是第一次较为真实、艺术地展示了鲜为人知的一个古老正宗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也就是如今流传最广的杨式太极拳的前身--陈家沟太极拳架子,为发掘、弘扬中国优秀的太极文化作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不少人看了《太》剧后,对剧中展示的太极功夫和主人公产生了好奇之心。
先就“功夫”来谈,剧中所展示的太极功夫,动作造形不错,编排较细致,表现较充分。随着剧情的变化发展,剧中不时出现比较符合逻辑的武打动作,基本做到了招式好看而不失力度,武打设计符合太极拳,特别是陈式太极拳的原理,“味”在其中。
尽管剧中言明“情节纯属虚构”,但剧中若干主人公是有历史原型的,“杨显乾”的原型叫“杨露禅”,“陈王英”的原型真名叫“陈长兴”,历史上确有其人。
有心的读者和观众或许还记得,前些年有一部电影《神丐》,演绎的是一位名叫杨露禅的青年到陈家沟求师,装哑巴、做长工、偷学陈氏太极拳的故事。影片与《太》剧演绎的大抵是同一码事,可以说它俩是姊妹篇。而这两个人都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
从目前可考史料看,我国明代以前就有太极拳的散在雏形。到明末清初时,文武兼备的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的陈王廷,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多家拳路基础上,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创编出中华武术文化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陈氏太极拳。这是一门独具一格的新型的武术流派。它把武学、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力学、天文、地理、心理学、气功等多种学科知识融于一体,既有极强的技击性,又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和审美价值。后来又繁衍出很多流派,解放后由国家统一整编当前流行的简化、48式、88式、竞赛套路等各套太极拳。
当太极拳传到陈家沟第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手里时,陈长兴将其发扬光大,定形为现在传世的陈氏太极拳(大架子),也就是《太》中展示的功夫,具有螺旋缠丝、浑圆自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闪战腾挪等战斗性极强的特点。陈氏本人因功力纯厚,技艺高超,坐如钟、站如松、人称“牌位先生”,声望极高。他的思想其实比较开明,不仅自己善于学习总结,而且教出了一位姓杨的外姓高徒,就是杨露禅,也即《太》剧中杨昱乾的原型。杨露禅是他的字,本名“福魁”。河北永年人,因为家境贫困,十岁时卖身到陈德瑚开的药铺为徒,陈后来带杨回老家陈家沟,杨继续做活,恰巧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教后人,见杨忠实勤勉,聪明好学,又喜爱太极拳,就收为徒弟,杨个头瘦小,但肯苦学苦练,七年后学成。又经老师同意,在北京创立门派,教授、传播太极拳。为适合八旗子弟学拳并向世人推广太极拳,他在陈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出别具新意的太极拳流派,即现在流传最广的、动作均匀、和顺舒展大方、绵里藏针的杨式太极拳,被誉为“一代宗师”。
从历史回到今天,擅长拍摄功夫片的香港导演张鑫炎、袁和平等,继李连杰之后,又着力在影视上推出李连杰的小师弟、北京武术队运动员吴京,终于演绎出一代太极宗师的故事。饰演“杨昱乾”的学员今年24岁,生于北京,原是满族人,后改姓吴京,过去学的主要是长拳等外家拳,为演好“太极宗师”着实像“杨昱乾”的劲头,专门赴陈家沟“拜师学艺”,他拜的老师,就是《太》剧的顾问、当代著名的“陈家沟四杰”之一的太极大师王西安,及其次子、《太》剧教练国际太极拳推手蝉联冠军王战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吴京的拳技表演达到了他拍戏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产生于冷兵器时代的太极拳,如今已主要成为人们锻炼身心、砥厉意志、调剂生活的一种有益手段。但其实用性,即技击功能仍有其不可淘汰的价值,像日本、美国、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大有钻研此道的人。《太》剧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凭借现代媒介的传播优势,不仅丰富了广大观众的娱乐生活,也让观众朋友开了眼界,大有裨益于人们对太极拳运动的深层了解及推广。
http://www.wujing.com.cn/bbs/showbbs.asp?bd=1&id=1465&totable=1

回答2:

现在的家传武功不轻易外传
陈家沟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想学太极拳还是得找现代的国家以及普及了一些例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八十八式…》……………………

回答3:

陈式太极
因为是在陈家沟,陈正英师傅传授的家传武功.

回答4: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另外赵堡太极拳也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陈式太极拳
中国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因其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又由陈氏族人代代相传,对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名。陈式太极拳为最古老的拳种之一,后来的杨式太极拳等均脱变于此。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 “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 。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杨式太极拳来源于陈式,但风格上有较大改变,趋于更加柔和,因而流传最广,国家体委编订的一些普及推广性套路大多取材于杨式。杨式太极拳架势舒展大方,速度均匀连贯,身法正中安稳,行拳自然流畅,轻灵洒脱,劲力圆满、沉静,内涵充沛。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有杨班侯、杨建侯、李雅轩等。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分清虚实,小巧灵活,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后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后腿不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

孙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师郭云深,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掌。经多年研练,功夫深厚。后有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园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 “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有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