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扣则鸣、不扣必鸣”是什么意思?翻译下

如题,只要翻译下,我能懂就行~~
2025-02-23 06:46: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翻译:敲打会发出声响,不敲打就不会发出声音,好象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响。

原文节选: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扣则鸣、不扣必鸣。

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故赏不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

白话译文:

墨子说道:“智者做事,必须考虑国家百姓所以治理的原因而行事,也必须考虑国家百姓所以混乱的根源而事先回避。”然而考虑国家百姓因之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居上位的人施政,能得到下面的实情则治理,不能得到下面的实情则混乱。

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居上位的施政,得到了下边实情,这就对百姓的善否很清楚。假若清楚百姓的善否,那么得到善人就奖赏他,得到暴人就惩罚他。善人受赏而暴人受罚,那么国家就必然治理。敲打会发出声响,不敲打就不会发出声音,好象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响。

如果居上位的施政,不能得知下面的实情,这就是对百姓的善否不清楚。假若不清楚百姓的善否,这就不能得到善人而赏赐他,不能得到暴人而惩罚他。善人得不到赏赐而暴人得不到惩罚,象这样施政,国家民众就必定混乱。

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墨子所著的《墨子·尚书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作者简介: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回答2:

意思是:敲打会发出声响,不敲打就不会发出声音。好象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响。

出处:春秋末期·墨子所著的《墨子·尚书下》——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扣则鸣、不扣必鸣。

译文:又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居上位的施政,得到了下边实情,这就对百姓的善否很清楚。假若清楚百姓的善否,那么知道是善人就奖赏他,知道是暴人就惩罚他。善人受赏而暴人受罚,那么国家就必然治理。敲打会发出声响,不敲打就不会发出声音,好象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响。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墨子一贯坚持积极主动教育,主动去解决问题,永远起主导作用。墨子把不积极主动施教看作是施教者的过失,认为是危害社会的祸乱之源,所以一再强调要“强说强教”、“扣则鸣、不扣必鸣。”

回答3:

意思是:敲打就会发出声响,不敲打就不会发出声音。(这就好像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会出现声音。)

详细解释:

1、扣在这里指敲、敲打。则指就,表承接关系。鸣指发生声音,发出声响。必指不会。

2、这句话表达的深层意思:这个扣是针对学生来说的,是学生扣门来找老师教。鸣是指老师针对学生问题而教的语言。墨子一贯坚持积极主动教育,主动去解决问题,即使学生不叩门请教,自己也要教学生。

这句话出自春秋末期·墨子所著的《墨子》的《尚书》。《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关于墨子: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回答4:

字面意思:敲打会发出声响,不敲打就不会发出声音
好象钟一样:敲击它就响,不敲就不响。
墨子一贯坚持积极主动教育,主动去解决问题,永远起主导作用。墨子把不积极主动施教看作是施教者的过失,认为是危害社会的祸乱之源,所以一再强调要「强说强教」、「扣则鸣、不扣必鸣。」

回答5:

这个儒家的好吧,墨子是虽不叩则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