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侧重创作实践(导演),一个侧重于理论研究
前者是专业硕士学位
后者是学术性硕士学位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
专业问题:过来人说一下,其实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对于不同的人难度不同,毕竟个体有差异,如果你从骨子里不太喜欢剪片子、攒人拍片子、写剧本、当制片搞定各种事,建议不要创作,不管是艺术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因为考上了你也很痛苦。当然,还有大量的同学搞不清楚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传播、电影学、艺术硕士、学术硕士等等之类的专业,建议先静下心来去认真做点功课,不要自己啥都不看,乱问一气。当然纠结于传媒大学和电影学院的同学,如果在乎毕业后,别人问你:学电影为啥不去电影学院之类的,你就去电影学院溜达溜达。回到问题,简单的说,艺术硕士MFA比较容易是方向较多,复习考试也是强调面儿要宽,而纯电影学则要求电影史、电影理论的内容比较多,耗费时间较长。
初试问题:自己在传媒的经验,传媒大学这边是非常公平的,英语政治不要低于120,专业课两门不要低于220,这样胡乱一概括,也是一个能考上的人该有分数。初试不过你所聊的作品和纠结都是无效的。初试之前,踏踏实实准备复习,别想片子的事情,你可怜的英语更需要你去琢磨,你荒废几年的大学生活更需要文学和艺术知识的充实。
难考不难考的问题:问这个问题的同学是相当不自信,笔者当年考,不知道学校大门朝哪儿开的,没有必要听信网上太多言论,牛逼的人是不考虑太多这些因素的,不牛逼的人更不需要庸人自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用在考研是对的,无论是MFA还是电影学都不是太难,无非是艺术史论的内容,大量记忆加上理解基本上就可以,加上很多学生本身就是艺考生,有点文艺常识的升级版的感觉。想想考北大清华人的学霸们,你这点东西根本就不难。坚持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要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基本上能考上传媒是极其不靠谱的。
复习准备:所以很多同学考完了感觉都挺好,结果却不行,还是底子不好,如果仅仅靠彭吉象、王宏建、王次炤的几本书,或者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还有学校周边各种宝书之类的复习资料就考上那说明你底子还是不错,大量的同学把精力放在那几本书上,实际上是不对的,后面一堆主观的题目没有特别规整和确定的答案,但是特别见到你的底子和能力。不如回归到文学、艺术本身上去,掌握大量的文学史、文学理论、艺术史、艺术理论,最后考下来都不会差。大量的前期培训为的是一些懒学生准备的,啥复习资料也不如图书馆大量的书靠谱,急功近利的复习会给你回馈一个惨不忍睹的分数。你一旦准备复习了,就不要磨磨唧唧的。
本科学校问题:如果你的学校是普通二本,建议大二大三就开始复习,如果是三本,建议入学时候就开始,如果是一本985或者211,当年准备基本上就够,这也是传媒大学艺考招生为什么要文化分高,文化分高学习力强,这是必然的,你高考300多分和人家高考600多分的在学习力上差距还是有的。笨鸟先飞,这是必然。当然,见过考四年到五年上的,和大学没有关系,基本上都是态度问题。
片子问题:一般喜欢电影创作的,怎么也得有一两个片子,但是复试的时候基本上片子能放也就是不超过三分钟,别忘了一天下来老师累得要死,一堆人拿着各种烂片过来非要老师看完,实际上是在强迫老师把你刷掉。建议做一个作品集,拿出最牛的作品做展示,可以剪辑一个类似预告片或者精彩集锦之类的用笔记本电脑或者pad来放就可以,当然拿着别人的片子,剪去片头片尾重新加上自己名字,基本上是找死的行为。
复试问题:复试中片子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回答问题,比如看过什么书,你自己片子的导演阐述,你大学都干嘛了,看了哪些电影,喜欢什么,具体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一般老师从回答问题就能看出来你靠谱不靠谱,而很多同学往往在这个环节被刷掉的。另一方面,你如果有认识的老师,提前打个招呼也是可以的。当然在大的反腐前提下,就不要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让老师难办让你难堪。
钱的问题:这个专业,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好,建议不要太折磨自己的父母了。当然自己额外能赚钱的除外,你的毕业作品一方面是才华,一方面是解决琐事,一方面是钱的堆砌,最后好能成为入行敲门砖,不好就自娱自乐一下而已。
毕业问题:无论你是理论还是创作,只要想当导演,怎么都是可以的,不在意你是不是理论或者创作。也许你只是拿了一张文凭找别的活儿干了,毕竟读研后就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显得高大上点。如果没有考上又非要走这个路,可以去电影学院或者传媒大学参加各类培训班,然后认识一堆人,坚持创作就可以,实在不行以后挣钱有闲了,拿一个在职的也不差,再有点钱了,上一个影视的MBA也不是不可以,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个行业,经验比学历重要一万多倍。当然你要是干别的,随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