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是什么意思
报复性消费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在居家隔离,导致长期没有出行旅游或者是正常的消费,因而解禁后就有望发展为报复性消费,那么报复性消费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报复性消费”就是指在某个特殊的时期或者场合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当这种限制一旦被放开的时候,人们就会出现疯狂的消费。比如说很多人在每年的电商购物节之前,都会将很多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然后静静地等待双十一,六一八的到来。
这个等待过程就是消费被限制的过程,等到购物节到来的那天,便会开启疯狂购物,将积压在购物车中的各种心仪商品全部都付款买回家,每年的各种电商购物节其实就可以称得上“报复性消费”,疯狂的买买买,不断地消费就是最好的证据。
而此次在疫情期间对人们的消费欲望当然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推测下半年国内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现象也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下半年早已开启,似乎“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出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报复性消费还会不会来呢?
总体来说,整个社会的消费品零售额在复工之后还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这主要和大部分人的消费欲望低下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很多人买衣服,或者为家里添置大件,或者和同事一起聚餐等等都会下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便宜的店。
其实在“非典”之后我国出现了报复性消费,在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的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回归了正轨,并且还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当时各行各业出现的大幅度反弹增长,给很多经历过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当下的疫情其实和当初的非典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全球局势的改变,当初的非典影响力没有当下疫情的影响力大。如今疫情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对全球的供应链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我国一直是出口大国,自然会对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做不到独善其身,疫情的出现对全球经济都造成的一定的影响。虽然我国在疫情方面处理果断,在很短时间内就有效控制住了疫情,但是疫情依旧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3月份之后我国开始逐渐复工复产,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复工了或者是重新找到了工作,可是收入情况,还无法达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因为收入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水平自然就会降低,消费欲望也会大不如前,自然就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在之后的两个季度里面消费水平会有所增长,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的增长会非常明显,但是消费的增速并不会超过GDP的增速,也就是说下半年不会出现报复性的消费。这主要就是因为在前两个季度的时候,中国大多数居民都是依靠储蓄来度过难关的。
所以即使在当前收入恢复增长的情况下,居民也不会将钱全部花掉,而更多的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将上半年所花费掉的积蓄先补充上,等到储蓄水平达到了疫情之前的状态,他们才会去考虑消费。此次疫情也让很多人有了危机意识,所以适当地存点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了。
疫情的出现对旅游以及影视行业的冲击更加明显,因为疫情过后很多人都想要出去散散心所以都想着去旅游,这就会导致各个旅游景点出现大量的流动人口。虽然对恢复经济有利,但是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很多旅游景点在开放之后又主动关停了。
还有就是电影院同样是一个会聚集大量人群的.地方,而且电影院还是一个比较密闭的环境,同样有不少电影院刚刚开放没几天又再次关停了。因为旅游业以及电影院全面开放的时间比较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面也抑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了。
虽然居民收入在增加但是很多人依旧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以及人们危机意识的加强,很多行业全面开放的滞后性等等,都使得下半年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你觉得报复性消费还会出现吗?
前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词“报复性消费”,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
报复性消费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补偿性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心理的需求,这种补偿性心理不仅体现在消费行为上也存在于其他多种行为背后。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疫情期间补偿性消费背后的心理原因。
在压力和痛苦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出于自我保护机制,人会无意识地寻找让自己不那么痛苦的方法,其实花钱也只是你所能想到的一种“自救”的方法而已。
原因一:驱赶烦闷情绪,重获掌控感
因为疫情的原因,打乱了我们原本的计划和生活节奏,生活空间和社交活动受到限制,想做的事越来越多却都只能被搁置,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每天伴随自己的就是日复一日的无聊、烦躁和孤独。
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是需要通过意志力去抑制自己的种种欲望,压抑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意志力的持续消耗会让我们感到痛苦疲倦
而花钱买东西就变成了一种可以让我们内心舒服的方法,无论是网购还是疫情好转之后去商场购物,在挑选物品的过程中会充分调动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减少无聊和烦闷的情绪感受。
另外,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会停止意志力的消耗,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沉浸商品的挑选中,从现实状态下抽离。并且会再次体验到自由决策所带来的满足感、轻松感和掌控感,而且往往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越大额的消费会让人越愉快。
当然,买77杯奶茶和“一本儿”烤串的.人也会体验到同样的舒适感,毕竟被压抑的食欲终于可以满足了,“掌控不了疫情,难道还决定不了自己点多少外卖嘛?”
原因二:释放压力,感受愉悦
回想之前两个多月的生活,全国人民闭门不出每天被疫情信息轰炸,对病毒的恐慌、对死亡的无奈和愤怒、对疫情之下众多家庭家破人亡的悲痛等等
我们在过去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内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死亡的威胁,体验着紧张、恐惧、焦虑和挫败,这期间每个人的心理都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适当程度的压力会让人感到身心舒适,但是当所承受的压力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让我们体验到痛苦,此时压力会转化为强烈的行为动机,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每个人应对压力的方法都不同,而买买买和吃吃吃就是其中一种应对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我们的压力和积攒下来的负性情绪得到释放,大脑中产生的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到愉悦和轻松。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补偿性消费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只是你目前所能想到的一种“自救”的方式而已。不过,虽然消费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感到舒服和愉快,但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理性。
在消费欲望高涨的时候,下面的步骤或许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我并不是真的需要买东西,我只是有情绪了需要释放”。
对当下的情绪进行自我觉察,可以写下来,例如:我现在感觉……
给自己制定购物规则,对于已经选好的商品,在付钱之前可以对它进行质问,“你是我必须要买的吗”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可买可不买,那么就选择不买。
完成以上步骤也许能帮助你降低想要花钱的欲望,在此之后可以通过更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调节,例如,和家人聊天、做一些运动、看一部电影或综艺等等。
如果非要花钱的话可以购买适量的食品或是一些日常消耗用品。
最重要的是,先查查银行卡的余额吧。
怎样调节报复性消费心理
1、 权衡利弊。
把你需要购买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带来的好处,自己需要花费的代价。全部用一张纸列出来。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权衡利弊。做到花最合适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获益
2、 分辨冲动。
把需要的东西先写下来。或者放入购物车。如果不是继续购买,两天后再次拿出来进行筛选,看是否真的需要。两天后你就会发现能够从中划掉一些用品。然后再过两天后再审查一次,发现又能划掉一些用品
3、 寻求指点。
有些东西可能对自己未来有帮助,比如一本很贵的专业书,或者一套心仪很久的工具。这时候自己也很难作出决定。找几个用过的朋友,或者跟有经验的朋友咨询。即使没有这样的朋友,在社交媒体也很容易找到可以咨询的人。确定自己是否用得着这些东西。
4、找寻替代。
用团体运动、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练习调节和掌控自己的情绪,让身心健康都在其中获益。当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可控,报复性消费就相对能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