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李豫(726~779)
对于代宗李豫的评价向来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昏君”也有人说他是“贤君”。《新唐书》中评价说:“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认为他有一定能力至少还是个合格的皇帝。而在《旧唐书》中作者在论述了代宗一生中的作为之后竟然得出了“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结论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那么代宗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究竟又留下了什么样的事迹才会让后人得出相差如此之大的评论呢?
战火中的青年储君
代宗李豫原名李俶生于开元十四年(726)十二月十三日。他是肃宗李亨的长子也是玄宗唯一的嫡皇孙十五岁时被封为广平王。少年时代的李俶很引人注目不但拥有高贵的出身而且相貌出众深得玄宗喜爱。李俶为人宽容敦厚性格沉着内敛不把喜怒恐惧摆在脸上颇具成熟政治家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他还勤奋好学尤其精通《周礼》和《易经》所有这些都使他成为理所当然的未来帝位继承人。
但是李俶的即位之路并不顺利。年轻时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叛军攻下潼关后李俶跟着玄宗和父亲李亨逃出长安。后来马嵬坡发生兵变李俶和弟弟建宁王李倓劝说李亨前往灵武这成为当时政局的一个转折点。李亨到达灵武后即位为肃宗李俶被封为天下兵马元帅这为他以后顺利继承皇位奠定了基础。
在李俶被封为天下兵马元帅这件事情上李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李泌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先后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五朝长期食素寻仙却又能做到“大隐隐于朝”穿梭在山中隐士和帝师宰相的双重身份之间时刻保持着对现实政治清醒而精辟的认识。当时李俶和建宁王李倓都是有一定才能的青年皇子唐肃宗本打算让李倓做天下兵马元帅但李泌却提出反对意见说如果李倓作了元帅立下军功将来一定会争太子之位到时大位的传承就会闹得不可收拾。肃宗听了幡然醒悟于是改任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让诸将都归他指挥调度并让李泌去辅佐他。当时朝廷刚刚成立兵员不足李俶利用自己的宽厚和威信招纳流散的兵士征兵达到数万人。
温和的执政路线
代宗是在兵荒马乱中成长起来的和一般生长在深宫里的皇帝不同他对人间疾苦和世道艰难颇有了解从年轻时起就有爱民的名声。至德二年(757)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这种宽仁爱民的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现。当时他率领唐军和回纥、西域等部联军十五万人向东征讨叛军准备收复长安、洛阳两都而唐肃宗已经事先和回纥约定:一旦攻克两都则土地、士庶归唐朝金帛、子女归回纥。为了和回纥进一步搞好关系李俶和回纥叶护结成了兄弟使得叶护非常高兴。后来战争颇为顺利很快就收复了长安根据当初的承诺回纥军要冲入城中去抢掠眼看城中百姓就要遭到劫难李俶抢先下马拜在回纥叶护的马前向他恳求说如果此时进城抢劫东京洛阳的百姓知道以后肯定要帮着叛军拼死守城到时将对官军不利希望叶护能到了东京之后再履行承诺。叶护见了李俶的举动也大吃一惊连忙跳下马回拜答应不再进城直接去攻打东京随后便和仆固怀恩带领回纥和西域联军绕道城南扎营在浐水之东李俶带领官军整队入城。李俶的举动挽救了城中的百姓也使在场的所有人心悦诚服城中的男女老幼夹道迎接欢声雷动。许多人看到李俶下拜时都感动得流下眼泪无论胡人还是唐朝军民都纷纷赞叹说:“广平王真是华夷之主!”事情传到唐肃宗那里他也很高兴地说:“朕不及也!朕不及也!”李俶在长安停留了三天安抚百姓很快就带兵东征。后来收复洛阳回纥兵仍要掳掠让李俶很是担心。幸好当地父老凑集了罗锦万匹送给回纥这才免除了祸患。
代宗的性格比较宽厚没有滥杀无辜的纪录这在他三次剪除掌权宦官势力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唐代宗一向优宠宦官让他们出去办事总是默许他们在外面多捞些好处不至于空手而归但他也会注意不让宦官的势力坐大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初登帝位时李辅国因拥戴之功而由兵部尚书、判元帅行军司马、闲厩使而进号为尚父、司空兼中书令从此居功自傲狂妄跋扈甚至对代宗说:“大家(代宗)只要在宫里待着就行不管什么事情都有我处理着呢。”这当然让代宗很愤怒但顾念到他诛杀张皇后、帮助自己即位的功劳代宗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对李辅国治罪而是派人在夜里悄悄潜入其家将他杀死然后又追赠他为太傅。
继李辅国之后出现的是程元振。他的权力超过了李辅国而且更加专横跋扈吐蕃军队攻来时他甚至扣住军情不报导致唐代宗匆忙出逃陕州长安也被吐蕃军队占领。事后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请斩程元振唐代宗却顾念他往日帮助自己即位的功劳只是削去了他的官爵让他回乡居住。
在这两个掌权宦官先后被清除之后取而代之的是鱼朝恩势力。后来鱼朝恩也走起了前两人的老路朝廷事务件件都要参预倘若不让他就非常愤怒地说:“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这样发展下去唐代宗对他越来越不满宰相元载看出了代宗的意思就找机会上奏鱼朝恩专权不轨建议皇帝除掉他。代宗知道鱼朝恩的民愤太大就和元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出高价收买鱼朝恩的党羽掌握了他所有的阴谋动向而鱼朝恩本人却还一无所知。唐代宗也毫不动声色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仍和往常一样对待鱼朝恩甚至恩宠更加隆厚使得鱼朝恩完全不疑心。到大历五年(770)二月元载等人定好了周密的计划准备一举除掉鱼朝恩。奏明皇帝时代宗提醒他们说:“一定要小心谨防反受其害!”
三月寒食节时唐代宗在宫中设宴宴后将鱼朝恩留下责备他平日的作为。鱼朝恩为自己辩解言语傲慢无礼唐代宗就下令将其缢杀对外声称鱼朝恩受诏自缢赐给其家六百万钱作为安葬费用。
在这些事例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小心翼翼、甚至是有些怯懦的皇帝形象。这当然与他在执政初期感到立足未稳只想尽快息事宁人却不愿意将事态扩大有关但从中也能看出唐代宗并不是一个喜欢走严厉路线的皇帝他更愿意用宽容的行事风格笼络人心即使是在清除异己政治势力时也不会作过多株连而是用抚恤补偿的办法让他们的余党和亲属为之感恩从而收到稳定政局的效果。这种风格也同样体现在他对待仆固怀恩的态度上。仆固怀恩本是与郭子仪齐名的功臣名将他曾经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许多重大贡献却感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一怒之下联络吐蕃、回纥军队发动叛乱结果却在途中暴病身亡。当仆固怀恩叛乱时唐代宗心中还一直感到犹豫其间就此事发下许多敕命却都不提仆固朝恩是在叛乱。直到听说他病故的消息代宗还很悯然地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藩镇遗恨
唐代宗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平定安史之乱。当时安史之乱已经接近尾声宝应元年(762)十月唐代宗以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发兵征讨史朝义。他本打算让郭子仪做副元帅却受到两个掌权宦官程元振和鱼朝恩的阻挠只好改让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作李适的副手。他们率领的军队在陕州和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军队会合共同进击叛军。
在洛阳的史朝义听说官军快要到达就和将领们商议对策。有部下认为如果只有官军来倒还可以一战但如果和回纥军队一起过来恐怕势头难挡就建议退守河阳以避开锋芒。但史朝义并不听从结果官军很快到达洛阳北郊分兵攻下怀州随后在洛阳以北的横水与叛军对阵叛军数万人立栅栏作为屏障仆固怀恩和回纥部队出兵夹击大破叛军。史朝义派精兵十万过来救援官军向他们发起猛攻杀伤甚多但叛军的阵形却始终不乱。镇西节度使马璘着急起来单骑突入叛军阵中一路所向披靡官军大部队也跟着冲杀进去叛军这才大乱人马相互践踏死伤无数。这一战官军斩首六万级俘虏两万人东京洛阳就此收复。仆固怀恩让回纥可汗在河阳扎营同时派出步骑兵万余人乘胜追击史朝义连战连胜。后来官军一直追到今天河北卢龙境内的温泉栅史朝义走投无路被迫在林中自缢而死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就此平息。
平定安史之乱是唐代宗一个富有标志性意义的功绩但借助回纥军队一事却使他经常受到后人诟病。他借回纥军队平定叛军应该说出发点并没有错回纥军队的助阵也确实为平息叛乱起了很大作用。但后来回纥可汗归国时所率部众在沿途大肆杀掠勒索给所到之处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这一事件后来被评为唐代宗的引狼入室之举。平心而论代宗并非完全漠视百姓否则在至德二年时他也不会放下皇子的威严为长安的百姓向回纥首领请命。但他毕竟能力有限无法制止向回纥借兵出现的后患。事实上不单是回纥军队就连正规的朔方、神策军攻下叛军曾经占领过的东京、郑、汴、汝州等地后也在当地大肆掳掠了三个月房屋几乎被摧毁殆尽士民们只能用纸当衣服来蔽体。参加平叛的官兵在破城之后大加掳掠在历朝历代都很常见许多更有作为的君主都无法制止乱兵之祸恐怕不能凭这一点对代宗过于苛责。
代宗第二件被人诟病的事情是种下了藩镇割据的祸端。安史之乱平息后代宗任命史朝义的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其实当时河北诸州都已经归降薛嵩等人迎接仆固怀恩时诚惶诚恐甚至拜于马前表明忠心而仆固怀恩担心叛乱全部平定后自己的地位也将会日渐下降所以奏请留下这些人分帅河北从而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党援。后人认为如果唐代宗趁此机会将这些人分别调走就会使他们脱离自己原有的势力范围不至于出现后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可能是因为代宗缺乏远见认识不到潜伏的危机;也可能因为他担心将这些人调离后北方将会成为权力真空地带无法维持当地的稳定;还可能由于西边的吐蕃势力的强大让他担心两处边境同时出现危机所以还需要这些人来帮他镇守总之是顺水推舟答应了这一请求。后来有人认为这一不当措施成为藩镇割据的开端也有人认为藩镇的局面早在肃宗时代就已形成不能把责任全加给代宗但这种割据的局面毕竟是形成了代宗在其中究竟应该承担多大责任也只能留给后人评说。
代宗的用人之道
代宗即位伊始便接下了安史之乱后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以他的能力虽说不上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却也没出现太大失误。他算得上胸怀宽广在用人方面还算知人善任也比较能和大臣们处理好关系。文臣武将们在他的手下基本都还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任用刘晏理财就使当时的经济出现了复兴的局面而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和功臣郭子仪之间的关系
郭子仪立下这么多功劳可说是威重天下。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皇帝和功臣结成了儿女亲家这虽然是历朝历代用来笼络功臣的惯用手段但也并不容易处理妥当而代宗却能把这种关系处理得很好他协调矛盾的能力也从中凸现出来。升平公主和驸马郭暧的故事后来被演绎成著名的戏曲《醉打金枝》代宗在其中就是一副胸怀宽广的明君形象。他引用的一句俗语:“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也被后世人广为传诵奉为至理名言。当时升平公主和驸马郭暧拌嘴生气公主不肯让人郭暧一怒之下口不择言说:“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看不上皇帝的位子呢!”升平公主气得回宫去找皇帝告状代宗听了却说:“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啊。如果郭子仪真的想要做皇帝天下早就不是你家的了。”于是劝公主回去和郭暧好好过日子。一向小心谨慎的郭子仪听说以后吓得连忙捆了儿子去交给代宗发落代宗却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怎么能把孩子们拌嘴的事情太当真呢?”但郭子仪回家之后还是把儿子打了几十大板。唐代宗和郭子仪的君臣关系能够维持得如此平和紧密固然与郭子仪本人极度小心谨慎、忠心坦诚的作风有关但如果没有唐代宗的宽容恐怕郭子仪也很难这样顺利地安度晚年。
刘晏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理财家他的才能在代宗一朝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自从安史之乱后漕运一直阻塞不畅关中的米价涨到每斗千钱国家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后来代宗任命刘晏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刘晏在漕运沿途考察深入了解情况后致书宰相元载提出了“四利”、“四病”细致分析了漕运的收益和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元载看后很是赞成将漕运事务全权委托给刘晏后来漕运畅通当第一批运粮船只到达时唐代宗非常高兴让卫士在东渭桥鼓吹迎接又派使者去慰劳刘晏说:“你真是朕的萧何!”从此之后每年运输的漕粮达到四十万斛即使关中再发生水旱灾害物价也不会上涨太高。除此之外刘晏还改革了榷盐法防止偷漏盐税使国家的盐利收入增加了十倍不止。有一次京城盐价暴涨唐代宗下令运盐到关中应急结果刘晏从扬州调盐三万斛四十天就运到京城人们都称神不已。
代宗的荒唐
虽然代宗还算是个比较温和清醒的皇帝但也做过许多荒唐事。最大的一件也是最无法推托的一件就是对佛教的极度迷信。刚开始时唐代宗喜欢的只是道教还不怎么信佛但后来元载、王缙、杜鸿渐几个崇信佛教的人作了宰相经常宣扬福祸报应的理论就渐渐影响到了代宗。有一次代宗问他们:“佛说的报应到底有没有呢?”这几个人就借题发挥大讲了一通道理把所有代宗经历过的转危为安的事情都列举出来说这些都是天意所至并非人力所能为比如安禄山、史思明被儿子杀死是因果报应;仆固怀恩叛乱未成就病死是因果报应;吐蕃举兵进犯却不战而退也是因果报应等等。这些话全都说进了代宗心里从此他就对佛法深信不疑甚至到了完全脱离实际的程度。
永泰元年(765)九月时吐蕃军队打到奉天京师震动代宗却在资圣、西明两座寺庙里建起百尺高台从宫里送了两部《仁王经》去让和尚高声诵读又让人扮成菩萨和神鬼的样子百官跟从鼓乐齐奏从光顺门到寺庙折腾了一路。直到吐蕃军队逼近京城总算停下来。后来吐蕃军队撤走他又认为是佛祖保佑于是大加赏赐毫无节制。在他的纵容下许多僧人侵占土地聚敛财货胡作非为他却下令不许对僧尼绳之以法。他营造起寺庙也是穷奢极欲在五台山造金阁寺时用铜铸成瓦外面涂上金子后来鱼朝恩为章静太后修建章静寺也是穷极壮丽都市里的木材不够用甚至连曲江和华清宫的木头都被拆来费用超过万亿。卫州进士高郢屡次上书但都无济于事。在这种风气下臣民们纷纷仿效废人事而奉佛法搞得国政越来越糟糕。
大历十四年五月唐代宗患病不起几天后便与世长辞时年五十三岁十月葬于元陵。在唐朝当时的局面下代宗用郭子仪主掌军事用刘晏主管财政牢牢控制住了这两个重要的环节才使得社会较为稳定并出现了一个中兴的局面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代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守成之主虽不能算大有作为却也绝不是一个昏君。
代宗的第一位皇后沈氏,为吴兴人,出身江南太湖流域名门大族,祖辈世代为官,父亲沈易直曾任秘书监。沈氏于玄宗开元末年,以良家女子入选东宫,被当时的太子李亨赐于广平王府,成为时为广平王的代宗的王妃。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离京城南逃,除自己的妃嫔,皇子,皇孙及公主之外,其余的人皆被丢弃于长安。沈氏被安禄山乱兵拘捕,送往东都洛阳城掖庭。后来李豫任天下兵马元帅,收复洛阳,在皇宫之内重遇沈氏,悲喜交集,十分伤感,与她倾吐离别之苦,然后将其暂时安置于洛阳宫中,不久,史思明再陷洛阳,代宗第二次收复洛阳时,沈氏却不知去向,生死不明。
代宗即位后,即遣使天下,到处寻沈氏,一直没有找到。因沈氏久寻而无信,大历三年(768),代宗便封后宫独孤氏为贵妃。
代宗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册立皇后,可能是恪守太子之母应为皇后的惯例,把皇后的位子留给沈氏,代宗在位十八年一直没有中止过寻访沈氏的下落,表现了他对沈氏的恩爱思念,情义笃深。
德宗李适 (742~805) 唐朝第十代皇帝,唐代宗李豫长子.
昭靖太子(郑王)李邈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连 韩王李迥 简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荆王李选 蜀王李遡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运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代宗,名李豫(公元726-779年),初名俶。唐肃宗长子,肃宗被李辅国惊死后,他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30里的檀山)。 唐代宗李豫,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马嵬坡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 年被立为皇太子。起初,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公元762年4月,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肃宗因此被惊死,李辅国于同月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宝应”。 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此前,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公元759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十万,攻打再次被叛军占据的东京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天河北任丘北),史朝义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继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但是,经过这次战乱,唐朝元气大伤,由强盛转为衰落。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拢,北有回纥以马匹高价交换的困难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怂勇寺院占有许多良田美宅,国家财政经济每况愈下。 由于讨伐安史叛军的需要,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风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纵兵焚掠,长安被洗劫一空。 关键时刻,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雍王李适为挂名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同时又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即子仪)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15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公元763年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于军中。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传危为安。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急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闻听此言,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公元779年5月,代宗病重,急忙诏令太京摄政,不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紫宸内殿。 原作者:不详 来 源:铜雀夕照
唐代宗,名李豫(公元726-779年),初名俶。唐肃宗长子,肃宗被李辅国惊死后,他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30里的檀山)。 唐代宗李豫,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马嵬坡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起初,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公元762年4月,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肃宗因此被惊死,李辅国于同月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宝应”。 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此前,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公元759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十万,攻打再次被叛军占据的东京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天河北任丘北),史朝义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继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但是,经过这次战乱,唐朝元气大伤,由强盛转为衰落。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拢,北有回纥以马匹高价交换的困难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怂勇寺院占有许多良田美宅,国家财政经济每况愈下。 由于讨伐安史叛军的需要,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风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纵兵焚掠,长安被洗劫一空。 关键时刻,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雍王李适为挂名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同时又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即子仪)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15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公元763年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于军中。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传危为安。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急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闻听此言,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公元779年5月,代宗病重,急忙诏令太京摄政,不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紫宸内殿。
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2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玄宗逃至马嵬驿,当地民众揽留肃宗,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安史之乱中,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吓而死。代宗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唐朝开始转为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回族不断勒索,西面有吐蕃侵扰。吐蕃甚至在广德元年(763年)占领首都长安十一日。代宗又迷信佛教,寺院多占有田地,国家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驾崩,传位于唐德宗-{李适}-,死后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子女
子
昭靖太子(郑王)李邈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连
韩王李迥
简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荆王李选
蜀王李遡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运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2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玄宗逃至马嵬驿,当地民众揽留肃宗,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安史之乱中,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吓而死。代宗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唐朝开始转为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回族不断勒索,西面有吐蕃侵扰。吐蕃甚至在广德元年(763年)占领首都长安十一日。代宗又迷信佛教,寺院多占有田地,国家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驾崩,传位于唐德宗-{李适}-,死后谥号睿文孝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