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会因为手机产业的刻意隐瞒与回避就可以消失。
目前全球已开始重视手机辐射问题,并在反复“斟酌”有关辐射的技术标准,但可惜的是,相对于手机的全球普及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来讲,这种缓慢的“斟酌”已经晚了,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拖沓的场景在很多国家仍将会延续。所以,可悲的不是手机辐射技术标准的缺失,而是应对这种影响公共安全利益机制的缺失。
全球化时代是跨国公司主导全球经济的时代,大公司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运行的动力体系。类似手机辐射这样的问题,大公司通过对产业隐私的回避,实际上已经侵害了社会公众的权利。
社会公共健康应该看成是公共产品,比如说,当很多企业都在污染空气的时候,这种公共产品的协调,监护人应该是政府。
手机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辐射而回避辐射的存在。因为社会的发展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司群体的发展,而是整个民众的发展。在手机辐射问题上,各国政府有责任加速研究辐射的问题,并向民众提供对称的辐射信息;更有责任给企业制定严格的标准,使企业对民众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建立起既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利润的双层责任。因此说,手机辐射不可怕,可怕的是国际社会没有建立起避免类似问题持续发生的快速协调机制。
现代文明在为人们带来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之时,也使人们陷入“幸福的烦恼”: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由手机辐射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手机辐射
研究表明,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称为手机辐射。
事实上,手机辐射称为照射更为合理,因为手机使用的频率是在800至1800MHz之间,与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它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因此被称为非电离性辐射场。
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值。SAR是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试值,通俗地讲,就是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大小。
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
ICNIRP的标准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卫生组织的推荐以及绝大部分国家的支持。在我国,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联合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组建的“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正在联合制定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其中也以SAR作为衡量手机辐射的基本限值。
手机辐射比想象中可怕
随着手机持有量的迅速上升,人们对手机辐射可能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
虽然学术界对手机辐射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由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教授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显然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塞巴斯蒂安说:“既然电磁场的强度较预期大,对健康的影响也会相应要大。我们估计,电磁辐射的危害会不断累积,在10至15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使用手机而导致的病症个案。”
挪威科技大学的博士冈希尔德·奥弗特德尔及其同事对1.2万名瑞典人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同时对5000名挪威人也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这些人都在工作中使用手机。结果,瑞典有7803人做了回答,挪威有2828人做了回答。在挪威参加调查的人中,31%的人出现了至少一种病症,而在瑞典人中,13%的人出现了一种或多种病症。这份研究报告还显示:头疼最容易在打电话后半小时内发生,有时也在打电话当中发生。很多挪威人说,疼痛要在打电话5分钟以上时发生。很多瑞典人也说,打电话5分钟以上会有症状发生。
在我国,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手机辐射提出了警示。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宜臣分析说,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可从众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手机主要通过天线向外辐射微波,这种辐射其本质是能量的传播,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它们进入人体器官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会灭亡,它把这些能量传递给人体器官,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即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谢宜臣认为,由于手机天线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
科学对待手机辐射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弄清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人类健康,但研究结果很难被所有科学界认同。与此同时,有关手机辐射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对此,俄罗斯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研究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莫斯科医学院专家在俄罗斯《化学与生活》杂志上撰文说,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很多科研小组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此研究人员无法对这些小组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二、观察期短是此类研究的另一不足之处。某些被怀疑与手机有关的病变发展过程相当长,而现有方法很难确定某些早期病变与手机有何关联;三、部分研究活动可能受到投资方影响。
尽管现在业界对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但专家们建议,最好不要等到手机辐射有害被完全证实后才采取防范措施。英国全国辐射防护安全委会员主席斯图尔特就曾警告说,关于移动电话技术,我们委员会很关注它对大众健康的影响。虽然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装饰品,但不能因为人们都使用,就代表它是安全的。而德国消费者协会的负责人玛琳女士则认为,目前最要紧的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有关手机辐射的控制标准。
手机是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新型通讯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泛。因而,世界各国对日益严重的手机辐射格外重视,纷纷制定相关法规治理手机辐射环境,而各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都在积极探索手机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并正在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种影响。以德国为例,早在2001年7月,德国环境部长就表示,德国政府将加强对移动通信产生辐射的管理,要求从当年秋天开始,手机生产厂家必须在手机使用说明书上准确标明辐射程度。
一些手机生产商对手机辐射问题同样十分关注。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关总监宁述勇表示,作为高端手机的代表,索尼爱立信的手机产品一直在执行严格的手机辐射标准。索尼爱立信所有手机产品在其说明书和产品网站上都标注了辐射值。另外,宁述勇还透露,索尼爱立信已经从一些蔬菜中提取了一种绿色物质用于手机制造,目前正在测试当中。而一向善于解决用户难题的海尔也再次给大家带来了惊喜。据了解,海尔部分型号手机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CEC)的手机SAR值测试,首批取得了二型环境标志认证,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值,维护了消费者的健康。
当然,很多产品对人来说都具有潜伏的危险,类似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样的疑问,在高科技迅猛地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出现并不突兀,问题的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解决技术的难题,这应当是人类正确对待手机辐射的理性思维。也就是说,人类既不要因可能的危害而放弃文明,也不能就此忽视不理;而是应从研发、使用、管理等各个流程中给予适度的关注。
近年来,手机辐射影响健康的研究已经引起大众的关注。除此以外,手机还会带来哪些健康问题呢?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最新公布了手机“七宗罪”。
1.医生手机病菌最多。
最新研究发现,很多与手机有关的健康问题罪魁不是自己的手机,而是医生的手机。《临床微生物学年报》刊登土耳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被检测的200名医护人员的手机中,94.5%的手机上发现了有害菌,有些还是危险的“超级病菌”。只有10%的医护人员经常清洁手机。
2.马路杀手之一:开车打手机。
手机辐射对大脑的影响远不及开车打手机对大脑的影响大。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科学家发现,开车接打手机,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降低37%,车祸危险大大增加。
3.马路杀手之二:走路打手机。
一边走路,一边打手机或盯着手机上网或浏览短信,最容易忽视交通安全,人们过马路时“左顾右盼”的几率下降20%,交通事故危险增加43%。
4.调成震动,更易患手机依赖症。
“手机幻听症”是无线时代最恼人的副产品之一,这种“手机老在响”的幻觉其实是频繁使用手机导致的一种心理问题。最新研究发现,爱将手机调成震动状态的人,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症。
5.老发短信导致拇指综合征。
狂发短信或者长时间手机上网,必然使大拇指超负荷活动,造成拇指及手指相关肌腱拉伤,进而导致症状为拇指酸、疼、麻、肿的大拇指综合征。
6.手机也会导致过敏。
有些人手机没用多久,就莫名其妙地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甚至水泡等皮肤过敏症状。研究发现,导致此类接触性皮炎的罪魁祸首是手机外壳或配件上的某些金属,如镍等。
7.通话音量过大伤听力。
如今,很多人将手机当成MP3,也有很多人爱将手机音量调大。但是专家表示,声音超过80分贝就会伤耳朵。正常谈话是60分贝,而手机耳机通常会达到100分贝。在喧闹环境中,人们更会不由自主地调大音量。殊不知,此时,听力受损正悄然而至。
1.头部:增加患脑瘤风险
常的打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风险。每天使用手机一个小时,长期下来,足以增加患脑瘤风险。使用耳机时用免提耳机接听,并且在电话接通的前五秒切记不能让手机贴近耳朵。
2.眼睛:频繁接听手机易患白内障
长时间使用手机仍然对眼睛等人体部位有损伤。手机接听中产生的电磁微波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破坏细胞通讯连接功能。”连续手机通话两小时肯定对眼球晶状体有损伤。
3.骨头:手机辐射或致骨质疏松
手机电磁场可能会降低骨骼密度导致骨质疏松。研究人员邀请了150名习惯将手机戴在腰带上,平均每天使用手机15个小时,并连续使用了6年的男性手机用户,并利用双重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他们骨盆的骨质密度。结果显示,靠近手机一端的髂骨翼的骨质密度略有下降。手机不要贴身携带,最好放包里,离我们的身体越远越好。
4.皮肤:或致“手机皮肤炎”
很多患者出现在耳朵或脸颊处不明原因的皮疹,甚至某些患者手指也出现类似的皮疹,医生猜测可能是因为使用手机过度导致的皮肤过敏。
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对手机表面镍材质接触过久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产生一种叫做“手机皮肤炎”的红色或发痒的疹子。使用手机时最好用耳机接听,不要让手机长时间接触皮肤。
5.睡眠:降低睡眠能力
发现被手机辐射干扰的被调查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间明显长于不被手机辐射干扰的被调查者。原因在于手机辐射能刺激大脑紧张神经,让人们保持清醒,从而降低睡眠能力。睡前避免用手机打电话,睡觉前要关机。
您好·
1.医生手机病菌最多。
最新研究发现,很多与手机有关的健康问题罪魁不是自己的手机,而是医生的手机。《临床微生物学年报》刊登土耳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被检测的200名医护人员的手机中,94.5%的手机上发现了有害菌,有些还是危险的“超级病菌”。只有10%的医护人员经常清洁手机。
2.马路杀手之一:开车打手机。
手机辐射对大脑的影响远不及开车打手机对大脑的影响大。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科学家发现,开车接打手机,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降低37%,车祸危险大大增加。
3.马路杀手之二:走路打手机。
一边走路,一边打手机或盯着手机上网或浏览短信,最容易忽视交通安全,人们过马路时“左顾右盼”的几率下降20%,交通事故危险增加43%。
4.调成震动,更易患手机依赖症。
“手机幻听症”是无线时代最恼人的副产品之一,这种“手机老在响”的幻觉其实是频繁使用手机导致的一种心理问题。最新研究发现,爱将手机调成震动状态的人,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症。
5.老发短信导致拇指综合征。
狂发短信或者长时间手机上网,必然使大拇指超负荷活动,造成拇指及手指相关肌腱拉伤,进而导致症状为拇指酸、疼、麻、肿的大拇指综合征。
6.手机也会导致过敏。
有些人手机没用多久,就莫名其妙地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甚至水泡等皮肤过敏症状。研究发现,导致此类接触性皮炎的罪魁祸首是手机外壳或配件上的某些金属,如镍等。
7.通话音量过大伤听力。
如今,很多人将手机当成MP3,也有很多人爱将手机音量调大。但是专家表示,声音超过80分贝就会伤耳朵。正常谈话是60分贝,而手机耳机通常会达到100分贝。在喧闹环境中,人们更会不由自主地调大音量。殊不知,此时,听力受损正悄然而至。
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手机别放枕头边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赵玉峰教授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欧洲防癌杂志所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也指出,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瘤的机会比不用的人高出30%。使用手机超过10年的人患脑瘤的几率比不使用手机的人高出80%。
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莫把手机挂胸前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在还没有出现既小巧,防护功能又强的手机之前,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挂在腰部影响生育据了解,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