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以退为进。在劝告学生时候,教师可以先适当地表示对学生的某些想法的理解和肯定,这样做会使学生觉得老师是通情达理的,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第一道防线,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劝告。譬如,教师试图劝告一个长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应该进行体育锻炼时,这个学生很有可能说是自己学习时间太少,没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这是教师就要以退为进:“是啊,目前我们学校对学习确实抓的很紧,进行体育活动也确实会占用不少的学习时间。但是,同学啊,我们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啊,调节大脑活动,不是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吗?”这样的劝告就显得很是合情合理,可以达到我们施教者的预期目的。
第二.逻辑诱导。教师在劝告学生前,可以先明确要求学生改变什么态度,然后找出一些与这种态度相违背的事实来发问,从而促使学生接受正确的态度。譬如,一个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不起什么大的作用,由于成绩不理想而失掉了上进的信心。施教者要劝告他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可以取得进步,就可以这样问他:“那一次,你考试成绩有提高,不就是你刻苦努力的结果吗?”“本学期,你总成绩不如上学期,不就是因为你没有上学期那么专心刻苦吗?”当这个学生自己承认确实存在这些事实后,就会否定悲观失望的态度,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会赶上或者超过同学们的。
第三.以褒代贬。现实中,多数学生喜爱听到教师赞扬自己的话,很不乐意听到教师批评自己的话。假如教师改变一味批评的做法,巧妙地运用以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其不足,效果就会更好些。譬如,一个姓欧阳的学生偷卖了自己家的浇水用的塑料管子,他预料到一场严厉的批评即将来临。然而,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却出乎意料地表扬了欧阳同学:“欧阳同学偷自己家的塑料管子卖掉,固然不对,但他卖得的钱,和以前用途不同,不是买烟抽,更不是买酒喝。而是每天买早点,按时到校。因为过去家长不给他钱让他买早点,他只好在家自己动手弄早饭,导致上学常常迟到。这一周,他一次也没有迟到,正是他决心改正错误的开端。对此,我们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意外的表扬,使欧阳同学萌发了上进的新芽,以后在老师多次及时地鼓励和帮助下,他逐渐进步了,犯错误的几率明显下降。
第四.参照对比。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可以不先做正面批评,而是寻找好的榜样进行对比鼓励。譬如,一位学生作业潦草,教师欲令其重做,但学生依然如故。这是,教师应该找一个字迹工整的作业给他看看,并对他说:“你看,这本作业写的多好啊,你只要认真,我相信也会写得这样好的”。自此以后,该生作业潦草的毛病居然得到的克服。
第五.巧下台阶。每当学生的缺点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评可能会因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僵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把握语言分寸,在帮助学生下台阶的同时做出暗示。譬如,一位教师在布置课堂书面作业后,发现一位男生伏在桌面上迟迟未动笔。坐在旁边的女生忍不住说:“老师,我的同桌趴在桌子上,他什么也不作”。这时,教师委婉的说:“做作业以前是要进行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呢。相信他会在考虑成熟以后马上动笔写作业的”。那位男生慢慢抬起头来,向老师报以感激的目光,迅速拿起笔写作业。
第六.分散注意。每当学生犯了错误而又固执己见的时候,开门见山地劝告往往会碰“钉子”。教师可以先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他敏感的问题上引开。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以避免很快陷于僵局,又可以使学生的身心的开放状态中理解和接受劝告信息。譬如,有一位学生因为计较老师提意见的态度而顶撞了老师,当班主任把他带到校园僻静处,然后关切地和他谈家常,班主任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当你父母发现你和弟弟有错误时候,会是怎么样的态度呢?”学生说:“他们会很焦急很严肃的批评我们”。班主任接着问“你的父母在批评你的时候会说些过头的话吗?”学生答:“会的,这时很难免的”。班主任引导说:“你的老师批评就像你的父母一样。作为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老师的意图和批评的内容,不要斤斤计较老师的态度,你应该像理解父母那样去理解老师啊。当然,作为老师本人也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训、、、、、、”这时,学生真正的服气了,与那位科任老师重归于好。
第七.间接提醒。实际生活中,确有一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也很注意运用表扬的手段。但习惯在“但是”后面来一个很明显的转折。譬如有的老师说:“某同学最近进步很快,但是,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认真复习。”结果不仅劝告没有奏效,而且前面的表扬也被学生认为是虚情假意。倘若老师以间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评,很委婉的表示对学生的要求,例如这样说“你最近进步很快,如果你能进一步抓好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两个环节,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提高的更快。”这样说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注意别伤学生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