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有哪些?真实发生在古代的、比较著名的君王和皇后的爱情故事?一定要真实的!!

2025-02-23 18:17:3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 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滴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卓卓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但因为他的皇后妹妹,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 “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这兄妹两人都是那种清廉无私的高洁之人。
唐武宗与王贤妃 王贤妃(9世纪?-846年),邯郸人,王氏幼时家贫,六岁时入宫廷乐坊,其十三岁时李廛年约十三按照唐律出宫建府,唐穆宗将她赐给颍王李瀍。王氏也在其中,时李廛丧母脾气暴躁,侍从不敢近其身,唯王氏上前安慰,遂产生感情,李廛十五岁时立王氏为妃,旧唐书记载王氏王氏德才兼备颇识大体,唐武宗李瀍的贤妃。王氏因善歌舞,得入宫中。王氏性情机智。开成末年(840年),颍王得以得到帝位,王氏暗中为颍王策划,所以进号为才人,逐渐得宠。她身材纤颀,很像唐武宗。唐武宗每次在苑中游猎,王才人必然跟从,着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武宗皇帝的形象。皇帝和才人相驰出入,观者不知道谁是皇帝。武宗欲立王才人为皇后,宰相李德裕说:“才人无子,家族又不显贵,恐怕使天下议论。”武宗放弃了计划。

唐武宗服用长生药,因而患病。王才人经常对亲近的人说:“陛下天天炼丹,说我要长生不死。现在皮肤枯槁,我私下非常忧虑。”俄而病重,王才人侍左右,武宗看着她说:“我气息奄奄,情虑耗尽,要与你诀别。”王才人回答:“陛下大福未尽,怎么说如此不祥的话呢?”唐武宗问:“真如我言,如何?”王才人回答:“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葬。”武宗不再说。武宗病危,王才人取出所积蓄的财物分送给宫人,看到皇帝驾崩,在幄下自尽。当时嫔妃虽常妒才人专宠,但都感动她的义节。唐宣宗即位,表彰其节,赠为贤妃,葬在端陵之柏城。
何皇后,唐昭宗李晔的皇后,梓州(今四川三台)人,李晔当寿王的时候,何氏入侍,婉丽美貌有智慧,李晔很喜欢她,何氏生德王(后为皇太子)李裕、辉王李祚。唐昭宗即位后,立为淑妃。乾宁年间,李茂贞作乱,唐昭宗逃至华州,册何氏为皇后,这是唐德宗之后100年内第一次册立皇后。唐朝自乾符已后,天下大乱,藩镇宦官作乱,皇帝常常逃离长安。景福年间,因奸臣当道,唐昭宗再次出逃,多亏何皇后不离左右的照料。光化三年(900年),唐昭宗打猎夜归,何皇后遣皇太子李裕还邸,李裕途中遇见宦官刘季述,李裕被留在了紫廷院。第二天刘季述带兵逼唐昭宗禅位给李裕,何皇后怕伤害皇帝,于是取玉玺授予刘季述,皇后与皇帝都被幽禁在东宫。天佑元年(904年),唐昭宗与何皇后被朱温劫持到洛阳,皇后说“此后大家夫妇委身贼手矣!”两人相对而哭,皇后一时也不离开昭宗。八月,朱温的心腹蒋玄晖弑昭宗。太子李柷(即辉王李祚)即位,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徙居积善宫,号积善太后。天佑二年(905年)十二月,朱温想篡位,蒋玄晖认为天下未平,不应操之过急。朱温不高兴,宣徽副使赵殷衡诬陷蒋玄晖和何太后密谋恢复唐室,朱温大怒,即日遣使至洛阳,诛杀蒋玄晖、张廷范、柳璨等人,何太后亦于积善宫被害,

回答2: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是真正的不离不弃。有一些类似的电视剧,也有小说。

回答3: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李隆基和杨玉环。刘彻和卫子夫陈阿娇。

回答4:

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