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电流管的导通是正向偏执的电压使PN节耗尽层不断变薄,从而达到导通的效果,电压差大PN各区的多子运动的快,从而使耗尽层快速变薄,扩散运动增强,漂移运动减弱,使扩散运动源源不断的进行,从而电压大的先导通。
亦先设二极管D1、D2均导通,计算D1、D2负极的节点电位U=8V
IR2=ID2=(10-8)V/10k=0.2mA,朝上,流进节点
IR1=(8-4)V/10k=0.4mA,朝左,流出节点
由KCL得ID1= IR1-IR2=0.4mA-0.2mA=0.2mA,朝上,流进节点。
Vo=10V-10k×0.2mA=10V-2V=8V
扩展资料:
当外界有正向电压偏置时,外界电场和自建电场的互相抑消作用使载流子的扩散电流增加引起了正向电流。当外界有反向电压偏置时,外界电场和自建电场进一步加强,形成在一定反向电压范围内与反向偏置电压值无关的反向饱和电流。
当外加的反向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PN结空间电荷层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临界值产生载流子的倍增过程,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对,产生了数值很大的反向击穿电流,称为二极管的击穿现象。PN结的反向击穿有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之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极管
先假设所有二极管都导通,来计算节点电压。然后计算二极管电流。若二极管电流真的正向流过,就判断是真的导通,否则就判断其截止。
(1) 先设二极管D1、D2均导通,计算D1、D2负极的节点电位U=8V
IR2=(10-8)V/2k=1mA,朝上,流进节点,IR1=(8-4)V/10k=0.4mA,朝左,流出节点
由KCL得ID1= IR2- IR1=1mA-0.4mA=0.6mA,朝下,流出节点。实际因为二极管不能反向流过电流,故二极管D1截止,ID1=0。只有D2导通。
R2及D2电流IR2=ID2=(10-4)V/(10+2)k=0.5mA,Vo=10V-2k×0.5mA=10V-2V=8V
(2)亦先设二极管D1、D2均导通,计算D1、D2负极的节点电位U=8V
IR2=ID2=(10-8)V/10k=0.2mA,朝上,流进节点,IR1=(8-4)V/10k=0.4mA,朝左,流出节点
由KCL得ID1= IR1-IR2=0.4mA-0.2mA=0.2mA,朝上,流进节点。Vo=10V-10k×0.2mA=10V-2V=8V
二极电流管的导通是正向偏执的电压使PN节耗尽层不断变薄,从而达到导通的效果。电压差大 PN各区的多子运动的快,从而使耗尽层快速变薄,扩散运动增强。漂移运动减弱,使扩散运动源源
不断的进行,从而电压大的先导通。
二极管里有一种特殊的称为“稳压二极管”,这种稳压二极管的正向导通与普通二极管一样,但是反向当电压升到一定值后也会导通,但是导通后二极管两端有一个固定的压降,因此可以用来在电路中实现固定的压降。
红外接收管应该工作在反相偏置状态,反相有光照时电流变大,不存在导通电压问题。如果把它设置在正向导通区,其导通电压也就是1V之内。
二极电流管的导通是正向偏执的电压使PN节耗尽层不断变薄 从而达到导通的效果 电压差大 PN各区的多子运动的快 从而使耗尽层快速变薄 扩散运动增强 漂移运动减弱 使扩散运动源源
不断的进行 从而电压大的先导通
当然是了,因为二极管导电由电子和空穴共同导电,当二极管正向偏置时,电压的作用加快了多子向空间电荷区运动(即促进了扩散运动的进行),而且电压越大,这种运动越快,电流越大
电压差大的阻挡层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