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电影的观影感悟 求原创的,自己写的!!!急急!!!

2024-12-19 13:13:1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作为政治纲领。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此后革命蓬勃发展,孙中山还在日本通黄兴、宋教仁等制定了《革命方略》,并在1905年到1911年先后领导和发动了九次武装起义。伴随着革命党人的一连串武装起义,全国各地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如火如荼,清王朝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孙中山敏锐的觉察到全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夜空,革命党人很快占领武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先后有14个省宣布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迫在眉睫。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众望所归,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1月3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诞生。同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表示自己可以在野的身份,专门从事社会实业活动,可是没等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活动展开,袁世凯已急不可待的暗杀国民党人宋教仁,向英法俄日德五大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罢免李列均、胡汉民、柏文蔚的都督职务。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果实,孙中山重新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1913年,发动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终因力量太弱而失败,孙中山再度逃亡海外。1914年2月,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开始新的斗争历程。 
      1916年5月,袁世凯悍然帝制自为,在全国反袁护国斗争的形式下,孙中山回到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组织领导斗争。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袁世凯死后,北京政权落到了段祺瑞手里,他对外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对内承袭了袁世凯的反动衣钵,拒接恢复《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1917年孙中山借同部分国会议员到达广州,联合西南军阀进行第一次护法西南军阀只是想借助孙中山的声望扩大自己的势力同北洋军阀对抗。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愤然回到上海。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使孙中山又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他决定重整旗鼓。他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4月在广州重组中华民国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并于同年5月再次揭起护法大旗。但由于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的这次护法运动又失败了。正当孙中山陷于绝望之时,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重新振作,开始了他以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民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创办黄埔军校,兼任军校总理。 20年代,军阀混战,社会黑暗,孙中山决定北伐。在工农群众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平定了商团叛乱。1924年,不顾病魔缠身、路途艰辛应冯玉祥的邀请,毅然北上商讨国事。到达北京后,他不顾旅途劳累和病痛的折磨,仍然在病床上拟定召开国民会议的草案,发表了书面讲话和入京宣言。1925年3月12日,因病去世,临终前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 
      影响与意义:孙中山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即便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也是在孙中山工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领导人。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是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我的看法:我认为电影《辛亥革命》把孙中山描绘的足可让我们领略孙中山的伟大,孙中山为中国所做的努力,让我真心佩服,我认为孙中山把自己的一生无私的献给祖国,他顺应潮流,百折不挠,不断地探索前进,开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河,应当为中国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革命,夺权不为掌权,掌权不为弄权。所以,孙中山前无古人,到今天还是后无来者。应该说(也是老生常说的是),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8 
新中国能有今天孙中山还是有巨大的贡献的。当然啦!只要是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总的来说,孙中山挺让我佩服。我最欣赏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高尚人格,他毫无私心更无机心,以大局为重,为了成就共和,他让位大总统于袁世凯,之后袁请他北上,表面上袁是说想向孙请教有关共和的思想,实际是做给别人看的,在此期间孙中山表示退出政坛,致力于筑路,决心在 10 年内为中国建筑 20 万里铁路。深谙官场规则的袁世凯知道这只是孙的美梦,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修那么长的路,但袁还是授予孙筑路总办。相比之下,可见袁城府之深。孙中山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乃至自己的部属蒋介石、汪精卫等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我非常钦佩孙先生的是: 他真的是毫无私心,为了中国的民族,民主,民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觉悟比绝大多数共产党员要高! 在他的领导下,同盟会和国民党举行了十多次起义,非推翻满清政权不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他的领导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坐到了一起,开创了国共双方合作的滥觞!他的《建国方略》为建立一个伟大强盛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可惜啊可惜!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死的太早了!否则,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早就结束了啊!中国也就没有什么内战啊,党争啊!更不会有什么今天的统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