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500字

2024-12-16 05:32: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摘要】心理学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发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是针对传统心理学中的消极层面与现状而言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主流心理学是消极的心理学,因为传统主流......
【关键词】心理学 精神卫生 健康教育 学生保健服务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发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
“积极”是针对传统心理学中的“消极”层面与现状而言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主流心理学是消极的心理学,因为传统主流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遵循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放在人及人类社会诸如精神疾病、人格问题、暴力、色情、酗酒等消极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心理学应有的其他使命。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心理学重新进行诠释,给心理学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以促进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
1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目前主要包括3个方面[1]:一是主观层次,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有效途径;三是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
2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 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笔者认为,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纲要》中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原因如下:首先,虽然《纲要》强调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但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问题的来源”,常常以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即使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采取的也常常是先呈现问题,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育模式,在面对个别学生的时候,更是以问题为把手,这样不仅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而且还导致了没有问题的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关注自身消极层面,忽略自身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势。其次,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教师具有的消极问题意识也使得教师本人和学生只关注心理问题的消除,而忘却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他的职能,即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在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强调个体和群体的积极层面,关注个体正在经历的知足、满意等主观感受,注重个体体验过去的良好状态,对未来保持乐观和充满希望,关注培养积极的社会群体与组织。这不仅是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意识与消极取向的一个警醒,更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消极目标与积极目标、全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的整合变成了可能。
2.2 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对心理健康标准采取的是消极的取向模式,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显然,这种价值取向是片面的、消极的。积极心理学强调应该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矫正。从这种意义上说,积极心理学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2.3 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虽然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也认为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强调心理咨询中应该娴熟地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手段;但这些美好的愿望与原则常常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来访者即问题学生”的观念下,变得不切实际与形同虚设,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想的、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变得对立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常常把自己当作教育者的角色,而把学生当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