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蛋糕湿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面和得太湿,应减少水或者牛奶.鸡蛋等。
2、模具太大,装得太满导致里面达不到烤熟的温度。
3、烤的时间太短。
解决方法:
1、调低温度,增加烘烤时间。
不能照搬配方上的温度。这一次不熟后就知道了,要么一开始就调高烤箱温度,要么增加烘烤时间,要么干脆高温上色后再调到150--160度左右,延长烘烤时间。烤箱温度偏低,所以蛋糕一般先用180度上色,然后调到150度,再烤50分钟左右,一个蛋糕得一个多小时。多做几次掌握自己烤箱就好了。
2、再就是用的配方要看看,多少的量应该用多大的模子这个也很关键。量多模子小也不容易熟,刚开始最好用小纸杯做,容易成功。觉得快熟了拿个牙签往蛋糕里插进去,拔出来看看牙签上干干的,没沾湿湿的粉就差不多了。长时间低温烘烤的时候最好拿锡纸或者烤盘在蛋糕上面扣一下,这样表面不会开裂。
参考资料:
最早的蛋糕是用几样简单的材料做出来的。
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早期的经贸路线使异国香料由远东向北输入,坚果、花露水、柑橘类水果、枣子与无花果从中东引进,甘蔗则从东方国家与南方国家进口。
在欧洲黑暗时代,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侣与贵族才能拥有,而他们的糕点创作则是蜂蜜姜饼以及扁平硬饼干之类的东西。慢慢地,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也跟着彻底地改变。
从十字军东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运用和中东的食谱散播。在中欧几个主要的商业重镇,烘焙师傅同业公会也组织了起来。而在中世纪末,香料已被欧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广为使用,更增进了想象力丰富的糕点烘焙技术。等到坚果和糖大肆流行时,杏仁糖泥也跟着大众化起来,这种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来的,而模子上的图案则与宗教训诫多有关联。
蛋糕最早起源于西方,后来才慢慢的传入中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蛋糕
1、调低温度,增加烘烤时间。
不能照搬配方上的温度。这一次不熟后就知道了,要么一开始就调高烤箱温度,要么增加烘烤时间,要么干脆高温上色后再调到150--160度左右,延长烘烤时间。烤箱温度偏低,所以蛋糕一般先用180度上色,然后调到150度,再烤50分钟左右,一个蛋糕得一个多小时。多做几次掌握自己烤箱就好了。
2、再就是用的配方要看看,多少的量应该用多大的模子这个也很关键。量多模子小也不容易熟,刚开始最好用小纸杯做,容易成功。觉得快熟了拿个牙签往蛋糕里插进去,拔出来看看牙签上干干的,没沾湿湿的粉就差不多了。长时间低温烘烤的时候最好拿锡纸或者烤盘在蛋糕上面扣一下,这样表面不会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