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信的来源

2025-02-23 09:47:4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信氏 姬姓:始于周朝始祖周文王姬昌. 毕姓: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受封于毕国(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称毕公高,周康王时曾命他保卫东郊,因而作了《书经》上的那篇《毕命》。他还与召公等顾命大臣一起辅政,使周之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毕公高之后,有一支称毕氏。 魏姓: 毕公高有后代名毕万,因毕周被西戎攻灭而投奔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屡建奇功。公元前661年,他与赵夙一起率兵讨灭了霍、耿、魏三国。事后,晋献公便把魏(今山西省芮城县北)封给毕万。不久,毕万便以国名为姓,称魏氏。 信姓: 战国时期,魏昭王之子无忌(毕万第二十世孙),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人称信陵君。曾用侯生计,窃符救赵,又率五国君败秦于幽谷关,威震天下。其后代有一支以其封号之信字为姓,即信氏。信姓始祖为信陵魏无忌。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 姓氏篇》。其姓源自信陵君魏无忌之后。据《风俗通义记载,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裔,有以祖先封号中的信字作为隆者。 信陵君(?~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信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内蒙、 山西等地。信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 信姓望出魏郡。 信陵君:魏.王.信三姓的同宗祖 信陵君无忌公封地於河南信陵﹝即今安阳内黄一带﹞,其子十四人於魏安釐王孙「魏王假」时,魏国国都大梁被秦将王贲屡攻不下,後引黄河之水灌大梁,举城投降魏王子及家眷数百人均招杀害,信陵君无忌公之十四子因远离国都幸免於难,全数逃往山西太行山躲藏,改姓为「王」。公元前二○七年秦亡後,其中三子回复魏姓其中一支为魏无忌公孙魏无知公传承至大唐名相魏徵公至今闽南、广东、台湾均为其五十七代或五十八代裔孙。而未改回本姓之无忌公後裔十一子孙即今繁延为中国第三大姓氏「王」姓八千五百万族人之宗祖之一,故战国信陵君无忌公乃为「魏」、「王」共同宗祖,其繁延子孙、千千万万,几为中国姓氏人数之首,先祖地下有知,当含笑欣悦之。 注 : 1.信无二家,一个始祖. 2.魏姓来源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二是,三个外姓后改姓魏. 3.王姓来源,目前已知三十七个,部分是属,其他姓氏的败落帝王之后,为逃避追杀,又不忘是帝王之后,因此让后代改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