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的故事:
一,桔梗花。
“桔梗”的朝鲜文叫做“道拉基”。在朝鲜族的民间传说中道拉基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当地主抢她抵债时,她的恋人愤怒地砍死地主,结果被关入监牢,姑娘悲痛而死,临终前要求葬在青年砍柴必经的山路上。第二年春天,她的坟上开出了一种紫色的小花,人们叫它“道拉基”。
从前,某个村子里住着一位叫桔梗的少女,桔梗没有父母,独自一人住在家里。
然而,有个天天找桔梗的少年说:“桔梗啊,我长大了,我要跟你成亲”,“我长大了也要跟你成亲” 。两人就这样约好了。
几年后,桔梗长成了漂亮的小姐,少年也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两人成了一对恋人。但是,小伙子为了捕鱼,不得不乘大船去很远的地方。“好伤心,没有你,我都不能活”。
桔梗流着眼泪说到。“桔梗啊!一定要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的”,终于到了小伙子离开的那一天。“记得一定要回来,我等着你,再见”,少年向着大海出发了,越来越远,桔梗不停的流泪。
可是,爱着桔梗的小伙子,过了十年也没回来,桔梗越看大海越伤心。因此,决定暂时去庙里“师傅,请教我平息心法”。“南无阿弥陀佛,想知道这些就要先把心空起来才行,不要被心里的姻缘所纠缠”。桔梗决心那么做,但是,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小伙子,所以少女总是总是跑去海边,就这样过了几十年,桔梗已经成了老人,看着大海的桔梗,想起总是不回来的青年,留下了眼泪。
“祈求上苍,让我心爱的他一定要回来”。
这时,神灵现身了:“桔梗啊,你不是到现在为止都忍过来了吗?”。
“神灵,我想忘了他,但忘不了。”
“啧啧!你苦等难受,可是,现在要放弃那份思念”山神灵先生说道。
“神灵,不管怎样,我的心不变啊”
“呵呵,忘记吧”神灵特别担心桔梗
“神灵,我忍不住一直孤独”
“不是让你放弃那份思念了吗?我要给你定下不能忘掉青年的罪。”
桔梗的眼睛慢慢的闭上,身体变成了花。后来,人们就把那朵花叫做桔梗花了,桔梗花看着大海寻找着少年。
二,薰衣草。
相传很久以前,天使与一个名叫薰衣的凡间女子相恋。为她留下了第一滴眼泪,翅膀为她而脱落虽然天使每天都要忍着剧痛,但他们依然很快乐。可快乐很短暂,天使被抓回了天国,删除了那段他与薰衣那段快乐的时光,被贬下凡间前他又留下一滴泪,泪化作一只蝴蝶去陪伴着他最心爱的女孩。而还在薰衣傻傻地等着他回来,陪伴她的只有那只蝴蝶。日日夜夜的在天使离开的园地等待,最后,化作一株小草。每年会开出淡紫色的花。它们飞向各地,寻找那个被贬下凡间的天使。人们叫那株植物“薰衣草”
关于菊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汉武帝时,皇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我国专异笔记中,多有服菊成仙的记述。据载,东汉汝南恒景从方士费长房学道,费对他说:“九月九汝南有大灾,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可消些祸。景闻言举家登山。”还,鸡犬俱暴死。从此,重阳节登高饮菊酒便成了民间避祸禳灾的传统习俗。但最盛行的就要数赏菊了。农历九月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据古书记载: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西京杂记》里说:“菊花舒性,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因此,自古以来称“九月”为“菊月”,原因是菊花在九月开放。所以汉时宫中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了。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了。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形成了独特的菊文化。古画里就有“梅、兰、菊、竹”四条屏。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的高洁。晋代陶渊明写了许多菊花诗,赞美“秋菊有佳色”,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
为写菊花诗,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也很有意思。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菊花落还是不落呢?其实,这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较稀罕罢了。
茉莉是一种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符合中华儿女不张扬、朴实无华而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在海内外传唱,脍炙人口。茉莉花已经成为中华文化魅力的体 现,2007年1月茉莉花则被江苏的人民推荐成为“省花”。 传说茉莉花原来没有香味,它的香味与一个叫“真娘” 的女子之死有关,她死后其魂魄附于花上,从此茉莉花就带有了香味,所以叫茉莉花又称香魂,茉莉花茶又称为香魂茶。虎丘周边的花农以此窨茶制成茉莉花茶。 真娘,本名胡瑞珍,唐代苏州歌妓。出身京都长安一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为了逃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逃,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因真娘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但她只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其时,苏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荫祥,人品端正,还有几份才气。偏偏爱上青楼中的真娘,想娶她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绝。王荫祥还是不罢休,用重金买通老鸨,想留宿于真娘处。真娘觉得已难以违抗,为保贞洁,悬梁自尽。王荫祥得知后,懊丧不已,悲痛至极。斥资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载花种树于墓上,人称“花冢”,并发誓永不再娶。文人雅士每过真娘墓,对绝代红颜不免怜香惜玉,纷纷题诗于墓上。 真娘的墓建在苏卅虎丘上,据说此墓与黑水青冢、燕郊香冢为国内三大名冢,同传千古,然 此乃为题外之事。 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沼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作“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 又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为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贵妃皆大喜赞叹,马上让李龟年谱成曲让梨园乐人演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牡丹花开时节也。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有诗记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镜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