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哪些内容?

2024-12-21 16:19: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 以人为本
以"人道"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谋等。

二. 以德为先

优秀的品格因素会给领导者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的威信,使下属产生敬重感,作为学习的榜样。

三. 中庸之道

中庸在《礼记.中庸》中解释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程颐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则解释道:"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中庸之道运用于管理中包括以下几方面观念:

1. 凡事要适度:中庸之道反对处事走极端,主张任何事情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

2. 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从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找出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即所谓"执两用中",这样就能统一考虑到矛盾中对立的两极,不至出现偏颇,在对立面的互补中取得一种整合效应。

3.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要能衡量事物的情势相应的变通。

4.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礼记.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但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和的各方面有所不同;相同的东西相加叫做同,同的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由此看出孔子反对在管理中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而是追求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

四. 无为而治

"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老子》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达到"无不治"的管理效果。具体说,"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有:

1."无为"可以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避免引起反感。道家认为,以智取天下,别人还之以智;以力为出发点,别人还之以力。《老子》认为"智慧出,有大伪"。治天下者机智巧诈,被管理者反而因之作奸作伪。因此,在管理中不人为破坏自然规则,顺应自然,就能够防止下属出现心理抵触,使下属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管理要求,实施有效管理。

2."无为"可以减少冲突。道家认为,过分的利益引诱,回导致相互争斗。管理者既要满足下属的合理需求,又要防止贪欲带来损害。"圣人为腹不为目",主张生活简单,反对追求官能享受。管理者"无为","清心寡欲",即不过分注重利益,就会有利于管理。

3."无为"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夫烹小鱼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碎;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在组织中一旦建立起稳定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就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管理者应适当超脱,避免主,随意决策,不干扰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样就能达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境界。

道家"无为论"其实是最优管理原则。从正面看:无为而治主张实行开明,自由,各司其职;从方面看:无为而治是反对蛮干妄为,粗暴干涉。

五. 以和为贵

"和"既是"和谐","协调"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义。和谐是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

兵法讲得更明确:"上下同欲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前两者是讲内部关系和谐,后者是指审时度势,把握战机,不是绝对不打,而是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日本企业经营战略专家上野明概括成功企业的特征时说:"不单纯重视‘和为贵'的想法,而且重视‘和而不同'的想法。下级对上级能坦率提出反对意见,上级能谦虚地倾听部下的反对意见的厂风,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点。

回答2: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从泰勒开始,因此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2、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通过动作研究,可以开发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 他们开创疲劳研究先河
3、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规章制度是组织得以良性运作的保证,是组织中合法权力的基础.韦伯认为,社会上有三种权力,一是传统权力,依传统惯例或世袭而来而拥有;二是超凡权力,来源于自然崇拜或追随;三是法定权力,通过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对经济组织而言,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才能保障组织连续和持久的经营目标。
4、法约尔(被称作经营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管理的五大职能及14项管理原则,开创领导理论的先河
5、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低级层次需要满足后,人将追求高层次需要。
7、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1960)----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 X理论认为:1)人一般天生懒惰并设法逃避工作;2)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承担责任;3)安于现状,反对变革;4)缺乏理性,易受环境影响。必须进行奖赏或强制监督甚至惩罚等外部刺激,才能使其完成工作。Y理论认为:1)人并非天生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2)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是由外部原因造成 ;3)大多数人能够“自我指挥和我控制”,不需强制和惩罚;4)参与工作需要报酬,但最重要的是自主、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5)大多数人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6)一般人的潜能只得到部分的发挥。管理者要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
8、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1966)----赫兹伯格认为,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 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如成就感、同事认可、上司赏识、更多职责或更大成长空间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9、韦廉大内的Z理论(1981)----一切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密,因此完全可以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原则进行民主管理。
大致是这样的,最新理念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

回答3:

韩非的,老子的,墨子的,儒家的,商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