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菜单栏上执行:analyse--dimensionreduction--factor,打开了因素分析对话框。
2、打开了因素分析对话框,将要分析的这8个变量放到variables框中,点击箭头按钮可以添加变量。
3、还是自因素分析的主对话框,点击descriptive按钮,打开描述统计的子对话框。
4、在子对话框中,我们需要对因素分析是否合适进行检验,所以勾选如图所示的选项,点击continue返回到主对话框。
5、还是在主对话框中,点击extration按钮,打开子对话框。
6、在这个子对话框中,我们可以输出碎石图,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各个因素的特征根,对于碎石图的解释后面会有。点击continue,返回主对话框。
7、在主对话框中,点击ok按钮,开始处理数据并输出结果。
8、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图就是KMO检验,如图所示,kmo值为0.6,这个值不是很理想,一般来说kmo大于0.7可以认为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素分析的效果会好一些。
当kmo值在0.5以下的时候,不适合做因素分析。接着我们看Bartlett检验,我们看sig值显著,说明应该拒绝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这说明因素分析是合适的。
9、接着我们看碎石图,这个图的横轴是因素的序号,纵轴代表特征根,曲线的意思是,随着因素序号的增大,特征根迅速降低。后五个因素的特征根变化非常小,所以我们基本上认为得到三个因子是比较合适的。
SPSS-分析-分类-系统聚类中会生成聚类表,例如
聚类表
阶 群集组合 系数 首次出现阶群集 下一阶
群集 1 群集 2 群集 1 群集 2
1 15 28 .000 0 0 7
2 27 30 .000 0 0 5
3 13 16 .000 0 0 17
4 9 25 .000 0 0 8
5 26 27 .000 0 2 22
6 3 21 .000 0 0 10
7 15 29 .000 1 0 11
8 9 20 .001 4 0 21
9 19 22 .001 0 0 20
10 3 10 .001 6 0 15
11 15 17 .001 7 0 16
12 12 23 .001 0 0 18
13 4 8 .001 0 0 19
14 5 6 .001 0 0 23
15 3 11 .002 10 0 19
16 15 24 .002 11 0 20
17 13 31 .002 3 0 21
18 12 18 .002 12 0 27
19 3 4 .003 15 13 24
20 15 19 .004 16 9 22
21 9 13 .004 8 17 24
22 15 26 .005 20 5 27
23 2 5 .006 0 14 25
24 3 9 .006 19 21 29
25 2 14 .007 23 0 28
26 1 7 .010 0 0 28
27 12 15 .010 18 22 30
28 1 2 .027 26 25 29
29 1 3 .036 28 24 30
30 1 12 .067 29 27 0
只需要第4列(系数)复制到EXCEL,在其后一列依次输入30,29,。。。,1
系数
.000 30
.000 29
.000 28
.000 27
.000 26
.000 25
.000 24
.001 23
.001 22
.001 21
.001 20
.001 19
.001 18
.001 17
.002 16
.002 15
.002 14
.002 13
.003 12
.004 11
.004 10
.005 9
.006 8
.006 7
.007 6
.010 5
.010 4
.027 3
.036 2
.067 1
生成图形,选择散点图即可
因子分析——降维——旋转矩阵——碎石图打勾
analyze 选 data reduction选factor analyse,把要做图的因素选入,选下面的extraction,在scree plot前面打钩,搞定~~
我只会做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你说的碎石图,是指将数据用图(碎石图)表示吗,我没做过,如果是这样的话, 我可以帮你看看,如果不是,我也不会了,抱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