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员外郎有两种,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从六品)分管尚书六曹事,六部员外郎(正七品)为各司的次官
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隋开皇六年(568),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清代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
员外好像不是官,只是一个有钱的,有点声望的人,并没有官职吧!
您好,员外,在古代指的是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以下为文库搜索结果,
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在唐朝贞观时期之前,吏部考功员外郎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在唐开元年间后,因当时的皇帝李隆基觉得此官职过低,而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并一直延续下来。
在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或地方之辅助部门,品等为从五品。该官职一般为闲职,
明朝以降常有商贾仕绅捐钱获得此官职。至此,员外成为富有地主的另一种称呼。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