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 张晓风的 求阅读答案急求

2025-02-23 22:25:0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这个问题需要层层解答。首先,这属于定语后置的问题。原文是定语后置,即“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属于“纤维”的定语,放在后面,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强调突出什么呢?强调突出“大团大团”,这样就突出了主题:不计成本的散播种子,由此让人感到敬畏。另外,这样安排,是张晓风抒情散文的特点:不用长长的句子,而是一段一段的,这样便于抒情,节奏舒缓,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时间,节奏抑扬顿挫。

回答2:

1:这是个暗喻,借故事来写人的,充满了人性的哲理
植物在世界上生命智慧远不级动物和人类,却能团结的壮大的去创造奇迹,而人类呢?在社会中为了生存而互相争斗,埋没人才,尔虞我诈。

回答3:

1、选文从名人名家敬畏生命的事例入手,写了众多动物为世界带来的无限生机与喜悦,也写出了动物在危难之际的感人场面,告诉人们要敬畏生命,因为它们的生命原就是人类的命运。
2、因为只有在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生命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时时刻刻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
3、它告诉我们,不止是人类,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有权利得到尊重与爱护。
4、其中,老羚羊为救助小羚羊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当作跳板的事例曾在《斑羚飞渡》一文中出现过。
5、作者主张我们应当敬畏地球上的一些生命。说得对。因为它们的生命原就是人类的命运,所以说敬畏其他的生命,就是敬畏我们人类本身。

回答4:

1.前者比喻白色纤维像棉花,后者比喻树像棉花,区别的关键点在于后者只用逗号把整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一个整体,主体是树,所以比喻的对象也就是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