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言文问题“记”“志”“赋”“书”“表”“疏”各有什么特点?还有其他常用文体么?

2024-12-27 11:52: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文文体可分为十三类:
1、论辩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论辩类或者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论);或者是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辩)。举例来说,《淮南子》是论,而《论衡》则是辩;《过秦论》是论,《灭神论》则是辩。  
2、序跋类:是一部书(或一篇文章)的序言或后序。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有人认为《庄子"天下》就是《庄子》的序。至于《淮南子"要略》,《论衡"自纪》,《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更显然都是序言,他们都是在书的后面。《说文解字》的叙也在后面。后来像萧统《文选》等书,序文才移到前面。
3、奏议类:是臣子上给皇上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奏启、议对三类。《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较古的时候(汉代)四者是有分别的,后来逐渐变为没有多大分别了。此外还有疏、上书、封事。疏的本意是条陈(逐条陈说),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对策(简称策),是奏议的一个附类。《文心雕龙"议对》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这是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写在简上,叫做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叫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都以对策著名。
4、书说类: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说大多是游士说别国人君的言语。
5、赠序类: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初,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做“序”。韩愈所作的赠序最多,也被认为最好。
6、 诏令类:是皇帝对臣下的书信。诏令和奏议本来都是书信,但因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被认为与一般人不同,所以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叫奏议,皇帝给臣下的书信叫诏令。
7、传状类:是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是记述死者的事迹。传指传记,状指行状。传来源于《史记》《汉书》。拿《史记》来说,《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等,都应该属于传。“行状”又称“行述”“行略”“事略”等。行状本来是提供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者提供史官采择立传的。又,请人写墓志铭碑表之类,也往往提供行状。有的行状实际上就是一篇很好的传记,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被认为是传状类的名篇。传奇小说如《霍小玉传》《莺莺传》等,可归入传状一类。
8、碑志类:包括碑铭和墓志铭。碑铭的范围颇广。有封禅和纪功的刻文,例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铭》,韩愈《平淮西碑》等。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刻文,如王简栖《头陀寺碑文》,韩愈《南海神庙碑》等。此外还有墓碑,这是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最后有铭。封建时代大官的墓碑是树立在墓前道路(神道)上的,所以叫做神道碑,官阶低的则树立墓碣。碑碣的文体没什么差别,只是碑碣本身的形制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种墓表,无论死者入仕与否都可以树立。墓表也是立在神道上的,所以又称为神道表。墓表一般没有铭。
9、杂记类:包括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有刻石的如柳宗元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不刻石的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杂记问的特点是叙事,但唐宋古文家的杂记往往是叙中夹论。
10、箴铭类:用于规戒的文章,大多是用来勉励自己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11、颂赞类:用语颂赞的文章,一般是对别人的歌颂和赞扬。如韩愈的《子产不毁乡校颂》。
12、辞赋类:近似长诗,可以抒情,可以咏物。
13、哀祭类:包括哀辞和祭文。二者都是哀吊死者的文章,但祭文则是设祭时拿来宣读的。诔就内容来说介于碑志与哀辞之间。
以上十三类有些类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