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广交会期间,在塑料制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件事。全国塑料制品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的浙江台州市,约有1/3的塑料厂老板赶到广州,想获得外商的订单。令人意外的是,境外代理商、采购商几乎都给了台州少数几家有出口业绩的厂家。同一时间,来自台州的几位老板,动辄将10000克以上、价值数百万元的注塑机采购意向抛向老外,令老外吃惊不小。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件事表明,台州塑料制品业的经营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他们不满足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而开始关注塑料制品业作为制造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命运,尝试建立产业内部的规则,探索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20年成就一方支柱产业
台州的塑料制品业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当地出现了零星塑料加工厂。到1979年,全市塑料生产企业不上百家,塑料制品产量不足千吨。80年代,随着该市乡镇、个体企业的蓬勃发展,塑料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企业增加到500多家,塑料制品产品达到4万多吨。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目前台州塑料制品业有企业1万多家,约占全省的28%;从业人员14万余人,约占全省的1/3;去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全省塑料产业销售收入的1/4强。同时,台州塑料制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从原来供应本地为主,发展到目前约2/3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产品档次逐步提高,从原来生产低档次日用塑料制品为主,转为以生产汽车摩托车塑料配件、塑料型材、冰箱空调机电产品塑料配件等高档次产品为主,形成了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塑料制品业现已成为台州工业经济的支柱之一,在浙江省内也具有重要地位。
考察台州塑料制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塑料制品业的发展与该市若干特色加工业和市场的发展、兴旺紧密相关。
黄岩是全国的“模具之乡”,拥有上规模塑料模具厂家近20家,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模具开发能力,可保证塑料制品不断出新品、精品。椒江、温岭等地崛起的星星电器、吉利集团、钱江摩托等小巨人企业,对塑料配件需求不断增加,大大拓展了当地塑料产品的市场空间。温岭云集了1600多家塑料鞋、皮鞋生产企业,年产量达4亿双,刺激了塑料原料、半成品的需求。浙东区域性商贸中心——路桥拥有专业市场群体,其中路桥日用品商城塑料制品市场是台州塑料制品的交易中心和价格行情信息中心,成为辐射全国的源头市场;路桥塑料化工市场业已成为台州塑料原料的主要供应地,塑料品种齐全,再生塑料价格低廉,为台州塑料制品业的低成本扩张、形成市场竞争力创造了条件。黄岩城关、温岭大溪、路桥新桥、椒江洪家等区域性塑料加工专业镇,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推进了台州塑料制品业的发展。
在生产要素不断集中的过程中,台州塑料制品业终于成长为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产业激荡不可避免
同其它竞争性产业一样,台州塑料制品业也经历了创业冲动、量的急速扩张、前进的困惑及发展中的创新等种种刺激和震荡。
规模扩张与企业准备不足是激荡中反映出的首要矛盾。到2001年底,台州塑料制品业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0来家,2/3以上的企业年产量在500吨以下,当年全行业消耗塑料原料100多万吨,平均每家仅100吨。企业规模小、布局散是必须克服的问题,需要形成一批年产量数千吨、上万吨的骨干企业,并将它们集聚起来。
规模扩张面临的问题是企业准备不足。比如原料采购,现在是垄断经营,价格不稳定,企业因资金限制,很难保持一个合理的库存。比如管理,规模扩大带来管理幅度加大,而企业生产计划、员工管理、财务管理等都需要有合适的人才、良好的制度,小工厂突然扩大,但缺少这方面的准备。还有产品体系如何形成,怎样增强后续开发生产能力等等,个体、家庭企业有规模扩张的冲动,但准备不足。
企业经营的规范与无序并存,是产业发展中的另一矛盾。台州塑料制品业的产品,以纯净水瓶和盆、桶、杯、筐、鞋类、箱包等日用塑料制品为大头,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市场已趋于饱和,竞争相当激烈。为了在压价竞争中获胜,许多小工厂、小业主不惜以回料代替新料,降低厚度、尺寸标准,给外界造成了日用塑料制品偷工减料、次品劣品泛滥的印象。不少业内人士还对去年9月台州举办的中国塑交会上台州塑料制品档次不高,至今引以为憾。
市场目标摇摆不定,是产业结构调整中反映出来的又一矛盾。不少企业老总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塑料制品加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塑料企业经营者思想产生动摇,有的改行,有的将目标调整为经营塑料原料。横向比较也对企业经营者产生影响。据权威统计,2001年,浙江塑料制品产量为194.6万吨,其中余姚市就有130万吨,余姚将30%的塑料原料销往台州地区,而台州本地的塑料原料经销商屈指可数。一些企业就效仿,转为经营塑料原料。
全国踏板摩托车70%的塑料配件出自台州厂家,电视机外壳厂家一半在台州。这一方面为台州塑料制品企业带来行情信息、技术服务及相对集中的熟练工人。另一方面,市场的透明度和客户相对集中,又导致厂家对客户的争夺。有一段时间,塑料圣诞树、沙滩桌椅出口看好,许多并不具备技术条件的塑料厂家,陡然收缩国内市场业务,将眼光盯住出口代理商。遇到不顺时想掉头再抓国内市场,而机会却失去了。市场目标的摇摆不定,某种程度上起着分化企业的作用。
向现代制造产业迈进
按照台州市制定的“十五”计划,到2005年,塑料制品业产值将达250亿元,相当于250万吨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记者在采访中感到,台州工商业界、政府有关人士对此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塑料制品业在激荡中正向现代制造业迈进,企业经营者正演绎着产业规则。
企业向规模化与专业分工迈进。进入21世纪以后,台州塑料制品业的经营者开始思考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对企业进行科学定位。引进先进大型设备和技术,改善了一批企业的装备和技术。在3万多套主要生产设备中,1000克及以上注塑设备有1358台,10000克以上大型注塑设备开始装备几家集团公司。200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具加工中心设备在骨干企业运转。
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和台湾地区开始转移部分传统塑料配件生产业务的情况下,台州的经营者主动加大了对汽车、摩托车塑料配件、机电塑料配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订单。有些企业还探索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与国外科研机构订立新产品开发和外观设计的协议。
规则的作用开始显现,现在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数仅占总数的2%,但销售额却占了43%。而且这部分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了汽车摩托车配件、机电产品配件、塑料型材等相对高端的工程塑料产品系列,其中塑料型材生产能力约占80%。在企业分化重组加剧的情况下,有些小企业干脆为集团公司加工半成品,有些则退出了塑料制品业。
确立精品意识。在台州塑料制品业,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约占10%。塑料玩具、生活用塑料制品、机电产品塑料配件及医用塑料制品占了出口产品的80%。没有精品意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无法立足。
精品意识同样贯穿于国内市场的产品经营.双鸽集团10年前是上海注射器厂的分厂之一,集团的经营者坚持走精品之路,高投入、高产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一次性无塑料注射器行业的骨干企业,年产值上亿元。在骨干企业的影响下,精品意识日益成为全行业需遵守的规则。
强化行业自律。在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逐步转变的情形下,台州的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企业的行为,维护生产、经营秩序,解决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公司董事长曾渊峰告诉记者,去年10月成立的塑料制品行业协会,是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自发讨论和认同的结果。协会在研究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引导企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正确使用价格武器,有序竞争,优胜劣汰,方便信息沟通,构建诚信体系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长远看,重在着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台州的塑料制品业经营者已度过创业冲动的初始阶段,倍加珍惜传统的商业文化和商业道德。学习成了他们的习惯,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高校攻读MBA的企业老总有100多名。在改革家族制管理中,多数企业确立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产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是他们的口头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持塑料制品业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将更多地取决于经营者的素质。在产品从廉价品“裂变”为品牌产品的情况下,经营者细胞不得不从小鞋匠、小工匠“裂变”为胜任制造业发展的企业家,其意义超过资本的“惊险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