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不是一开始就想要篡夺汉室的。他是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当年曹操集团的路线和策略一直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史书上也没说哪天曹操突然变脸了,由“奉天子”变成“挟天子”了。这也不符合逻辑,这种事应该是潜移默化、逐渐变化的。
荀彧,被称为“曹操阵营的诸葛亮”。在曹操集团中,其实只有荀彧才是真正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荀彧和诸葛亮,其实是两个非常相似的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就是“成霸业而兴汉室,先三分而后一统”;荀彧的政治主张,则集中体现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准备迎奉天子时,他向曹操提出的三大纲领:尊奉天子以顺从民意(奉主上以从民望),大公无私以降服豪强(秉至公以服雄杰),弘扬正义以招揽英雄(扶弘义以致英俊)。这三大纲领,分别被荀彧称之为大顺、大略、大德。因此,它们不是策略,更不是谋略,而是理想,是纲领。这个纲领的核心,就是荀彧所谓“存本之思”。什么“本”?国本。国本在哪里?在皇帝那里。
显然,荀彧的理想,就是辅佐一位乱世英雄,平定天下,匡扶汉室。在他看来,曹操就是这样的英雄。因为曹操不但有这个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有这个心思。我们知道,在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时,是曹操首倡义兵;在关东联军踌躇不前时,是曹操奋勇杀敌;在袁绍、袁术、吕布、刘表这些人都不管皇帝死活时,是曹操千方百计寻找皇帝,迎奉皇帝。所以,荀彧对曹操说,这说明将军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王室(乃心无不在王室),您的夙愿是要匡复天下啊(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这不是吹牛拍马,而是实事求是,是荀彧对曹操的真诚赞美,也是他对曹操寄予的厚望。
然而曹操最终却让他失望。
但是,正如前面说的,这里面也有一个过程。
在荀彧来到曹操身边的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三十七岁的东郡太守曹操确实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将领。
在荀彧主张迎奉天子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四十二岁的兖州牧曹操也还是心系王室的一方诸侯。
以后是十二年的南征北战,征袁术,杀吕布,降张绣,灭袁绍,平定北方。这在荀彧看来,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因此鼎力玉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五十四岁的司空、冀州牧曹操罢三公,置丞相,自任其职,大权独揽, 荀彧也还认为合情合理,仍为他南征刘表建言献策。
甚至到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五十八岁的丞相曹操,为自己弄了个“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的待遇,我估计荀彧也仍能接受,因为萧何毕竟是忠于刘邦的。
但是,当曹操暗示或者暗许董昭等人策划酝酿封公建国一事时,荀彧就不能同意了。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荀彧,立即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很清楚,曹魏一旦建国,天下终将不再姓刘。这就突破了荀彧的底线,因此绝对以为不可,万万不能赞成。 这才是曹操和荀彧闹翻的开始。
建安十七年,董昭一班人为了拥立之功,向汉献帝提议,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如果曹操封了魏公,就表明他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在大汉王朝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这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而董昭的这个提议出来后,身为曹操重要谋士的荀彧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
董昭去向荀彧征求意见,实际上他的意思也不是征求意见,是希望荀彧挑头来做这件事,由荀彧领衔给皇帝上表章,这是他们希望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荀彧反对。荀彧是怎么反对的呢?荀彧对董昭说:曹公兴义兵、除暴乱、平天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匡复汉室,维护国家,我们曹公秉持的是忠贞,坚守的是退让,他是一个忠臣啊,这是我们曹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君子爱人以德,一个君子真正爱一个人,不是说给他增加这个官衔,增加名誉地位,而应该是帮助他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保证他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这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啊。既然我们曹公是如此的高尚,——他意思没有明说,那意思是——你们为什么要拉他下水呢?所以荀彧说了四个字:“不宜如此”,不好吧。
这段话,荀彧表面上是对董昭说的,但是实际上以荀彧之聪明,不会不知道封魏公、建魏国,那就是曹操的主意,只不过曹操本人不便出来说。但是荀彧还装着曹操不知道这个事情,装着好像这些都是董昭这些人在那儿拍马屁,也希望曹操就此借坡下驴,阻止董昭他们的行动。
但是封魏公、建魏国就是曹操想要的,所以董昭把这个话转达给曹操以后曹操非常生气,《三国志》的记载是“心不能平”,啊,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正好这个时候曹操要征孙权,于是曹操就上表朝廷,让尚书令荀彧到谯县劳军;等到荀彧来到军中的时候曹操趁机把他扣留起来,说请你来帮我做参谋,不要回去了,实际上就是解除了他尚书令的职务;然后荀彧走到寿春的时候,一病不起;又过了没多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岁。
别的人有比曹操有能力的么?再说荀彧帮他的时候曹操还没什么野心,那时候曹操跟袁绍实力差距悬殊,曹操的野心也是后来诞生的,但是终其一生曹操也没篡汉,还是守着他的诺言的,篡汉的是他儿子
他看出来又能怎么办,他只能劝谏曹操不要废汉帝以自立,那曹操要是真的废了汉献帝,他又能有何作为
问题没水平。良禽择木而栖,如此俊杰人物岂能固步自封?那时候,谁还在乎汉?刘备本家都不在乎了,你指望有愚忠?
曹操在当时来说是很有前途的主公呀,其能力突出,又爱才若渴,对于人才给予相当高的重视,无论对曹操自己还是对荀彧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适逢乱世,哪个诸侯没有野心呀,他刘备也只是找个借口号召天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