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光”的由来
“借光”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人们普遍使用的礼貌用语。人们把凡是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和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称作“借光”。
“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2、“青春”的由来
“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它始于汉代,为文史学家刘向首先使用。据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降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相当时期内,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是这个意思。如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后来,文人们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人的青年时期。如王维在《洛阳女儿行》一诗中:“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于是,“青春”一词逐渐失去春季的词义,成为青年的代称。
3、“文学”的由来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考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借光:
“借光”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人们普遍使用的礼貌用语。人们把凡是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和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称作“借光”。 例如:真是借了您老的光了! “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借光在东北还有个意思就是 如果道路较为拥挤狭窄,某人想通过可以说 “借光”或“借过” 其他人听到会知道是别人想通过这条道的意思。类似英语中想快速通过某条道路会说“excuse me" 对于“借光”一词还有另一种说法: 汉代的经学家匡衡,少年时非常好学,但因家境贫穷没有读书。于是,匡衡就去给一家藏书很多的富户当帮工。他给主人干活,却不要他们付他工钱。主人很奇怪,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我只想借你家的藏书读一读” 主人为他的好学所感动,便借给他许多书读。可是,匡衡却又苦于晚上读书无烛照明。他想了好多办法:借月光照明,有时上邻家去读书。但这都不是根本办法,因为天阴时没有月亮,而经常去邻家又有诸多不便。 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小洞,借着从小洞透过来的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由于他的勤奋刻苦,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在汉元帝时甚至做了宰相。借烛光读书这个故事,便慢慢被提炼成“借光”这个俗语,它的意义也扩展成了请别人给予自己方便的意思。
青春:
青春 qīng chūn (1) [youth]∶青年时代 青春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age]∶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spring]∶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王逸 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明 刘基 《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李大钊 《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2.[youth]∶指青年时期;年纪轻。 《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 李善注:“青春,喻少也。” 《文苑英华》卷二二五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 宋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诗:“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清李渔《巧团圆·伤离》:“怎当的狂风怒波掀翻爱河,便是青春少年,少年也愁难过。” 柔石 《二月》一:“我恐怕和在师范学校时大不相同,你是还和当年一样青春。”
青春是以往的一点一滴(15张) 3.[age]∶指年龄,年岁。 唐司空曙《送曹同椅》诗:“青春三十馀,众艺尽无如。”《水浒传》第六三回:“‘将军青春多少?’ 关胜 答道:‘小将三旬有二。’” 清李渔《意中缘·拒约》:“你如今的青春也不小了,早些相中一个才郎。” 4.[spring]∶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 刘大白《春底复活之群》诗:“只要人心活着,青春总有来时。” 老舍《骆驼祥子》十七:“她没有过青春,而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希望。” 白桦《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谁说您把青春献给了战斗而没有子女呢?您是世界上子女最多的人。” 5.酒名。 明徐渭《挽陈君之配蒋》诗:“ 陈君辖我饮青春, 焦革贤闺酿绝伦。”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杜撰》一篇提到司空图《诗品》中句:“青春鹦鹉,杨柳楼台。“陈曼生司马集二句诗曰:”绿绮凤凰,梧桐庭院。“ 6.指年轻时代 “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鲁迅《雪》 7. youth(英文);jeunesse(法文);Молодость(俄文);الشباب(阿拉伯文);jugend(德文)
文学: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